找回密碼
 新會員登記
搜索
查看: 391|回復: 0

仁清法師:信願行必須具足

[複製鏈接]
發表於 30-11-2018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現在我們根據《觀無量壽佛經》來給大家解釋。經上這樣說的,“佛告阿難及韋提希”,韋提希就是那個皇太后,“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這裡面就有身份、所行等等,後面都是這樣,上品中生者也一樣,上品下生者也是一樣。這樣的話就非常有條理了,就容易理解了。


  
“上品上生者”,佛先講了一個大概的要求,就是能夠往生西方的人都是什麼身份的人,先講了一個大概的要求,是這樣說的,“若有眾生”,身份都是眾生,就是所有的人都會有這種緣,可是你幹了什麼,那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到中品的時候講到持戒的時候,都已經看出來了,到了中品就是在家人。因為從那個戒條上看出來了,下面講。“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還是發願。發願之前,這個信,信字當頭,這個是毫無疑問的。說信字當頭,發願,這個都是必要條件,已經講到了。


  
接下來做什麼,就是信、願、行,三種要件必須具足,“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就能夠往生西方。“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這是一個總的要求。一者是至誠心,是真誠的,不是虛假的,修行不是做給誰看,這個一定要知道。第二是深心,深心是什麼意思?深信切願,就是不但誠、還得切、還得深。第三是回向發願心,你信了、你誠了,幹啥?我願往生西方。


  
所以在這裡,題目就給大家一個消息,就是在這裡也可以發願往生上品上生,這個我們都會說,我走了以後上品上生,是在發願的前提上去行持,對應上品上生的那些功德,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具三心者,必生彼國。複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


  
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這還是個列舉。如果你僅僅認為不殺生,其它都不要求了,那就錯了。“具諸戒行”,這裡面他分三類,“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這個我們可以結合以前的講稿,它屬於十善業道法,三乘共道的基礎十善業道法。十善業道法第一就是不殺生,這個講到過,在濟南講到過,我們有這個講稿,已經形成視頻了,網上能搜到。


  
十善業道法這是三乘共道。三乘共道就是無論你是修什麼法的,這是基礎。就相當於說我們是住樓房的,有人住三層樓,有人住五層樓,有人住十層樓,三層樓的,爬到三層他到家了,十善業道。那個五層樓的也得經過三層樓上五層,十層的也得經過三層再上十層,三乘共道是這個意思。


  
“一是慈心不殺,具諸戒行”,它相對應的是十善業道,相對的是比較不發心的那一類。


  
第二是“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大乘方等經典屬於大乘教法。有的人念乘cheng,念sheng才正確。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方等也就是大乘,讀誦大乘方等經典相當於修持大乘法,修持大乘法的人對應著他就是一個大乘行者。剛才我們講到了,他是一個大乘行者的標誌是什麼?發了菩提心的人。所以佛教的經典,無論你怎麼講,無論哪部經,他都是相互聯繫的。能夠讀誦大乘經典的人,他就是行持大乘道的人,行持大乘道的人往往是大乘的行者。大乘的行者是發了菩提心的人,那麼和剛才我們念的前幾段都相似了,都有對應了。第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這是第二類人了。


  
第三類人是“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具此功德,修行六念,這也是經典上的詞。“六念”,哪“六念”呢?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這是六念,這是第三種人,具足六念。這個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是意念的意思,不僅僅是口稱,比方說佈施吧,“施”是佈施的意思,不僅僅是叫你念佈施,佈施佈施,是心裡想著佈施,有緣要去做佈施的功德,行佈施的功德。念佛,這個應該以後再講。念佛我們現在都認為是口稱名號叫作念佛,真正地念佛是什麼?心和佛不離,心和佛的功德不離,和佛的智慧不離,你的心和佛的行持和願力不離,這才是真實地念佛。口稱名號不是佛教傳統說的念佛,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口稱名號是真實地念佛,真實地念佛是心和佛相應,這個在下面就有所體現了,這個是有根據的。


  
當然,我們現在念佛的方法僅限於阿彌陀佛,口稱名號,這也是念佛的一種,但僅僅是一種,念佛念法念僧,就是以佛法僧三寶為基礎,這是皈依的基礎。你一切的世間和出世間的功德都是以三寶為依的。如果沒有三寶的依靠和基石,你一切的世間和出世間的功德都不能開顯,都是沒有基礎的。所以你六念當中念佛法僧三寶這個很好理解,佛法僧三寶這是主體。那麼他告訴我們什麼呢?是法。什麼法?佛是講法的,僧是修法的,法是主要的。


  
諸佛對法是比較尊重的,對法是比較歡喜的,眾生通過法來成就,所以說佛法僧三寶,他的主體真實含義是以法為重點。這個法能夠使人成就,這個法是什麼呢?無漏學,也叫三無漏學,戒、定、慧三無漏學,所以說以戒為代表,戒定慧三無漏學。念佛、念法、念僧相當於念戒,這個是所念的主體,這個是行持的指導,以戒為代表,代表戒定慧三無漏學。“施”是什麼呢?六度萬行的第一步是佈施度。這個是大乘菩薩道所必須行持和知道的。


  
以佈施為代表,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一共是六度,以佈施為代表。


  
還有這個“天”,也可以叫天人,我們可以把這個天分兩類,一類是世間的天,世間的天人,天界,這個要比我們人世間要高,這屬於一個增上生;


  
第二類是把佛國的境界看作天國,這是第二類,任何佛菩薩的佛國境界看作是天國。所以這個天,它分兩類含義,第一類是世間的,包括玉皇大帝,包括夜摩天等等,就是我們那個二十八層天所包含的所有內容,這是世間的天。所有依報莊嚴的佛國淨土,我們也可以叫作天,它代表這兩類。如果你能生到世間的天界,那要比我們這個世界要好了,但是他還沒有了脫,他叫增上生,如果說是我們往生到任何佛國了,或者是了脫了,它叫決定勝,了脫了最終成佛了。增上生和決定勝,這個增上生一般是人、天福報給帶來的,或者是乞求人天的那一類的人得到的;那麼決定勝是乞求了脫和成佛的人,最終成就的。


  
所以說,修行六念,是以佛法僧三寶為基礎,修持各種戒行,大行菩薩道的六度,然後你或者得到增上生或者得到決定勝果報。這“六念”真要展開很多很多。如果不這樣講,就會不懂:我們是往生西方的,搞了個天?這是佛說的,那不是我搞的,那怎麼講呢?那佛叫咱往生,又搞了個天,如果大家認為是玉皇大帝那個天那就錯了,因為這個經就是叫你往生西方的,叫你念天幹什麼?是這樣,這個天,天界佛國,世間的天界和佛國淨土,這是兩類。真正是決定勝的那一類是佛國淨土。


  
所以這三類人“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這個一日乃至七日是說的功夫。“一日乃至七日”,你這個正念就不失,這個和阿彌陀經又相應了。生彼國的時候,此人勇猛精進,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這個可以參考這個接引圖,“觀世音菩薩執金剛台,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後面很重要!後面很重要是什麼意思呢?是誰來接。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會員登記

本版積分規則

QQ|小黑屋|手機版|網站地圖|聯絡我們|Privacy Policy|Unite Thai Amulet Forum (HK)

GMT+8, 26-4-2024 03:14 , Processed in 0.14893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