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會員登記
搜索
查看: 382|回復: 0

[開示分享] 索達吉堪布開示:發了菩提心的人,是嚴厲的對鏡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2-11-2015 09: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發了菩提心的菩薩是真正的殊勝福田。為什麼呢?如果我們對他供養、恭敬、起信,功德是相當大的;反過來說,如果對他生嗔恨心、毀謗,或是罵他、打他,過失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說,他是一個殊勝的對境,也是特別嚴厲的對境。這是科判的解釋。


  博施諸佛子,若人生惡心,


  佛言彼墮獄,長如心數劫。


  若人生淨信,得果較前勝。


  
對一切眾生發了菩提心的菩薩,完全成了一切眾生的大施主。國外常有人說“我是哪個仁波切的施主”,甚至白發蒼蒼的老太太也說自己叫楊小姐,個子特別小也自稱是大施主。當然,沒有一個楊小姐,不然的話,她可能不高興,我就隨便編一個名字。其實,發了菩提心的人,就算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也是真正的大施主了。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發心能給天邊無際的眾生賜予無上安樂,由於心裡有這種佈施的力量,所以他的願逐漸逐漸會實現的。


  
在這樣大施主或者大佛子面前,有些人因為業力深重,或者自己的煩惱沒有對治,而對他生起了惡心,就會如有關佛經中講,此人一定會墮入地獄,且墮地獄的時間也相當長。


  
是什麼樣的惡心呢?比如,有個人已經發了菩提心,但我心懷惡念,有時候想“我狠狠地打他一頓”,或者故意無因毀謗他,或者用自己的身口意三門害他,或者口裡沒說什麼,身體也沒做什麼,只不過心裡想害他、殺他,如果生起這些惡念,即使只有短短的一剎那,也會墮入地獄長達一個大劫。如果對他生起一個彈指間的惡念,一彈指有六十四個剎那,那麼,我就要墮入地獄六十四大劫。當然,根據這種罪惡的層次不同,墮入的地獄也各不相同。


  
有人心裡嘀咕:“會不會這樣啊?”決定是會的!為什麼呢?因為他是非常嚴厲的對境!我們世間也是這樣,一個國家的主席或總統是全國人民的怙主,如果有人想害他、打他,會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肯定是會的。別人打我,法律不一定對他怎麼樣,但假如打的是一個總統,肯定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同樣的道理,發了菩提心的菩薩是非常嚴厲的對境,如果對他生起惡念,確實會在那麼長的時間中呆在地獄裡面。《俱捨論》裡有講大劫、中劫、小劫,這裡的時間單位應該是“大劫”。


  
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有些道友可能特別害怕:我們身邊這麼多人,很多都是發了菩提心的佛子(在座的人當中,或是這次參加菩提學會的佛友,應該說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在知道了菩提心的功德後都會發起菩提心的),這樣的話,我今後怎麼辦呢?我對他們經常生惡念、生邪見,可能在地獄中永遠也不能解脫了……


  
確實也是,因果甚深難測,我們世間人誰都判定不了,誰也不敢說“你不會墮地獄”。通過這個頌詞,我們一方面知道了這個罪惡的輕重,今後自己會注意,就像有智慧的人知道了偷黃金會在監獄裡受多少年的苦,他就不敢偷黃金,我們明白了這個利害關系,行為上就一定會注意。另一方面,釋迦牟尼佛在《諸法無生經》中也說了:所謂的業障,是指對菩薩的毀謗。平時有些佛教徒常說:“上師,我業障非常深重……”如果你對發了菩提心的人經常毀謗,那確實是業障深重。當然,是否發了菩提心,我們從表面上看不出來,一個人穿得再不好、長得再難看、行為再瘋瘋癲癲,但也可能已經發了世俗菩提心,這種菩提心在沒有遇到違品而捨棄之前,一直都會在他的相續中存在。所以,我們最好不要對他生惡念,即使生了惡念,也盡量在沒有過夜之前懺悔、互相說話,如果這個實在做不到,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也可以遣除破密宗誓言和菩薩戒的很多罪業。


  
所以,我們早上起來的時候,最好先念二十一遍百字明。原來我說5:55分起床,結果發現根本來不及,現在已提前到5:30。我起來後念一些百字明,然後磕頭、洗臉、喝一點水、做點別的事情,這樣才會有時間。我們無始以來造的惡業特別多,尤其是佛友之間生不起信心、無緣無故起惡念的情況非常多,即使別人沒對你做什麼壞事,但由於業力現前,自己就是看不慣他。前段時間我也遇到一個人,他一看到我就特別生氣,生氣的原因我不知道,我既沒有罵過他、也沒有說過他,但他確實看到我就有氣。如果是這樣,自己還是要好好懺悔,尤其是對金剛上師生惡念、生邪見,《時輪金剛本續》中說:“密乘弟子對金剛上師生多少剎那之惡心,必定會墮多少個大劫的無間地獄。”《事師五十頌》的講義也引用過一些教證:若對上師起惡念,有多少個剎那,就會在多少個劫中於惡趣受苦。所以,在一些嚴厲的對境面前,如果生起了惡念,就會有這種報應,我們平時如果不小心生起惡念,馬上要勵力地懺悔。


  
有些人可能想:“不管怎麼懺悔,不起惡念是很困難的,在發了菩提心的人面前,我經常會有這種惡心,而且時間也特別長,我肯定是沒救了!”對於這種想法,寂天菩薩在下面講了:我們對嚴厲的對境生惡念有嚴重的果報,但如果對他生信心、生清淨的歡喜心,這個功德完全超越了前者的果報。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可能會稍得安慰。


  
什麼叫“生淨信”呢?就是覺得他很好、是個好人,或者對他的所作所為、一舉一動生起信心:“雖然他有時候很壞,但壞的時間不長,大多數的時間我對他還是有信心、有歡喜心,覺得這個人真的很了不起!”若能這樣想,這個功德已經超越了惡心的果報。比如說,我對菩薩生一剎那的惡念,本來已經造了在地獄裡一大劫不能解脫的因,但過了一會兒,哦,我剛才生氣不太好,平時我應該對他印象好一點、生清淨心也要多一點,這樣的話,我對他如果生了一分鐘的惡念,然後又生了一分鐘的信心,這個信心的功德完全超越了惡念的過失,而且是千百萬倍地超越了。


  
如果懂得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我們平時就會特別注意取捨因果。在取捨的時候,首先要明白做這件事情的過失和功德,如果對過失不瞭解,就會常犯這個毛病;如果對功德不瞭解,始終得不到這方面的歡喜心、安樂心。所以,大家在嚴厲的對境,尤其是發了菩提心的人面前,自己的行為等各方面一定要如理如法,這是極為重要的!


  
講義中是這樣說的:


  
〖假設任何眾生對這樣慷慨博施的施主菩薩生起惡心,那麼他生起了多少剎那的惡念,就要在這麼多劫中沉陷地獄。〗平時若對別人生嗔恨心、嫉妒心,尤其是害他的心非常不好,應當盡量懺悔,制止自己的這種惡念。此處的對境主要指發了世俗菩提心的菩薩,《學集論》裡還說:“不僅是發了世俗菩提心的菩薩,就算沒有發菩提心但屬於大乘種性的眾生,哪怕是轉生於旁生,也值得我們保護。”當然,我們沒有天眼通,不知道哪個犛牛具有大乘種性、哪個人具有大乘種性……外面沒有皈依佛門的人那麼多,在人山人海像螞蟻窩一樣的人群中,每一個人似乎都在尋覓錢財、地位,盡管表面上看不出來,但這裡面肯定有很多人是大乘種性。在他們的面前,我們也不能生起惡念,否則過失也是非常大的,雖然他們沒有真正成為大乘佛子,但由於屬於大乘種性,也值得我們尊重、尊敬。


  
〖《寂靜定幻經》雲:“文殊,菩薩對菩薩生嗔輕侮,則等同此心之劫中住於地獄而披盔甲。〗一個發了世俗菩提心的人,如果對另一個發了世俗菩提心的人生起嗔恨心,那麼在多少個剎那生嗔心,就會於那麼多個剎那住在地獄當中,然後這個人又重新發心,披上精進的盔甲。


  
此經的後面,引用了金剛寶的比喻進一步說明這個道理:金剛寶堅硬無比,任何金屬都不能摧毀,只有自己能摧毀自己,同樣的道理,發了世俗菩提心的人,任何因緣都不能令其墮入惡趣,只有對發了菩提心的對境生嗔恨心或是毀謗,才會墮落。因此,一般來講,我們如果造了五無間罪或其他惡業,只要相續中有菩提心,不一定會墮落;雖然相續中有菩提心,但若對另一個菩薩生嗔恨心,後來又沒有好好地懺悔,則有可能墮惡趣。這方面應該注意,佛經中的意思就是這樣的。


  
〖相反,如果任何眾生對具有菩提心的菩薩生起清淨的信心,那麼它的果報已經遠遠勝過惡心的果報。〗平時金剛道友之間吵架、生惡心,一個月中最多有一兩次,但如果相互生信心的次數比較多,果報就遠遠勝過了前者。不過,有些人雖然生氣一兩次,但由於性格上的差別,一不高興就很長時間緩不過來,一直都是悶悶不樂;有些人生氣時特別生氣,過一會兒就沒有了,自己照樣很快樂,別人也覺得他生氣不要緊。以前我的父母就是這樣:父親經常生氣,但一會兒就沒有了;母親恰恰相反,一般不容易生氣,一生氣就兩三天不說話。所以,我們這些孩子特別害怕母親生氣,心想父親生氣不要緊,一會兒就好了,脾氣像春天的天氣一樣變來變去,但母親千萬不能生氣,一生氣的話,整個家好幾天都沒有一個氣氛,特別壓抑!


  
所以,我們對發菩提心的人,如果生起嗔恨心,最好要將這個生惡念的時間減短。即使對方真的做錯了,自己暫時緩不過來,也盡量不要拖很長時間,互相都要說話,應該打個招呼,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外面的很多情況不是這樣,有一件事情大家不高興,永遠就會懷恨在心,這對大乘菩薩的精神來講,是有點相違。


  
〖《趨入定不定手印經》中雲:“文殊,設若十方所有世間界諸眾生之眼被挖出,〗這是一個假設句,不可能世間所有眾生的眼睛被人挖出來。〖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慈心令彼等眾生之目復明。〗假設真有這種情況,又有人以慈心讓這些眾生的眼睛全部恢復,這個功德大不大?肯定大。不要說所有的眾生,就算請一兩個醫生做白內障手術,自己也覺得作了好多功德,別人也認為你真是個大菩薩,使三十多人都看見色法了。但是〖文殊,若有其他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心目視信解大乘之菩薩,則所生福德已勝前者無量倍。”〗一個人發了菩提心,我們若以信心或清淨心的目光來看他,這個功德已經遠遠超過了令眾生眼目復明的功德。


  
所以,若以大乘行者為對境,積累資糧也好,對他生信心也好,這個功德是相當大的,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還引用了一些公案,說明甚至對一位菩薩生起貪欲心,也能獲得三十三天的果報。在周圍的人群當中,我們根本不知道哪些是菩薩、哪些不是菩薩,就像《華嚴經》中所說,善財童子依止的善知識當中,也有屠夫等行為不太如法的人,因此我們不能一看見行為不如法的人,就認為這個肯定不是菩薩,然後就侮辱他、說他,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法華經》裡面也講:觀世音菩薩顯現三十二種化現時,也會顯現成鬼王、將軍等等。所以諸佛菩薩在世間的幻變,有些是旁生的形象,有些是窮人的形象,有些是殘疾人的形象,如果我們在街上看見一些沒有手腳的人,也應該把他當作佛和菩薩來對待,就像《迦葉請問經》中所說,對所有的眾生作佛陀想、本師想。如果能這樣,我們就不會妄造惡業,《入菩薩行論》中經常強調,我們對待眾生時,即便是自己的目光,也應該和藹慈愛。所以,大家在沒有特殊密意的時候,平常看待任何一個眾生,都應該以一種慈愛的心情、慈愛的神態,這樣自己也不造惡業。


  
然而,有些人一看到上師、活佛,就認為這肯定是佛菩薩,一定要恭敬他,然後拜一拜、拜一拜……但是對其他的眾生,則完全不屑一顧。還有些人對有地位、有財富的人非常恭敬,接電話的態度也完全不同:對上等人用上等的方式,中等人用中等的方式,下面的人若打來電話,就簡單的“嗯!可以!好!再見!”有時候連“再見”也不說,“好,好,好”,馬上就掛機了。因此,我們在行為上一定要注意,將所有的眾生視為佛菩薩來對待,這是極為重要的。


  
《趨入定不定手印經》的這個教證,後面還有:假如將世間上關在監獄裡的眾生全部釋放出來,並讓他們獲得轉輪王的果位,這個功德是相當大的。但若對菩薩生起信心、以慈悲的目光來看待,這個功德完全超越了前者……


  
我們有時候可能會在發了菩提心的道友面前發脾氣、生邪見、生惡念,即使不是道友,我們看見其他一些眾生時,也看不出來他們到底有誰發了菩提心。有的人認為:“這個人肯定不是菩薩,沒有發過菩提心,因為他還沒有皈依呢。”其實這也不一定,如果他前世就已經皈依過,也發了大乘菩提心,今生雖然沒有成熟,但他早已經是大乘菩薩了。為什麼呢?按照小乘的觀點,人死的時候,別解脫戒體就失壞了,但大乘的菩薩戒並不是這樣,只要發了菩提心,如果沒有遇到失壞的因,下輩子即使成了一個不信佛教的人,相續中的菩薩戒體還是存在的;下輩子即使變成一頭犛牛,相續中的菩薩戒體仍然不變。所以,我們對旁生、對任何一個眾生,都應該作菩薩想。


  
有些人以前吃過海鮮和一些其它的眾生,不知道這裡面有沒有前世發過菩提心的,如果有的話,你把一個菩薩活生生地吞下去了,這個過失有多大啊!真的,對發心菩薩生一個惡念都有這麼大的過失,那把它一口吞下去,並且吞了很多次,吃了很多很多的菩薩,這個過失怎麼樣?這不是開玩笑啊,你們還是應該想一想!


  
你們以前吃過多少眾生,這個裡面有沒有菩薩?能完全斷定沒有嗎?從因明的邏輯推理來講,我是不敢斷定的!如果說服務員端上來的一大盤螺螄,這裡面絕對不會有具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菩薩,我是舉不出教證、理證的。假如無法證明這一點,那我們造的業真是非常可怕了。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重新做人,怎麼做呢?看到任何一個眾生,第一個不殺害他,第二個盡量對他不生惡心,以這種誓願的攝持,乃至生生世世,我們的行為都會如理如法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會員登記

本版積分規則

QQ|小黑屋|手機版|網站地圖|聯絡我們|Privacy Policy|Unite Thai Amulet Forum (HK)

GMT+8, 26-4-2024 03:54 , Processed in 0.13733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