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會員登記
搜索
查看: 407|回復: 0

[開示分享] 卡盧仁波切——《光明之心:成佛之道》

[複製鏈接]
頭像被屏蔽
發表於 26-9-2015 01: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想像你生活在一個小小的房間裡,房裡只有一扇上了鎖且肮髒到光線都透不進來的窗戶;你可能以為窗外的世界是個昏暗且令人沮喪的地方,並充斥著各種奇形怪狀的生物,因為每當它們經過時,污穢的玻璃上就會映現出可怕的影子。假設有一天,你不小心把水潑濺到窗戶上,或者暴風雨席卷後,雨水滲了進來,你隨手拿起抹布或拉起衣袖一角,開始將水漬擦干。這時,窗玻璃上的一小塊陳年污垢被擦掉了,倏然間,一線光芒從玻璃透了進來。這撩起了你的好奇心,你更使勁地擦拭窗戶;隨著污垢被擦淨,更多的光線湧入房裡。“也許,”你心裡想著:“這世界並非如此昏暗或沮喪,也許只是因為窗戶太髒的緣故。”

你走到水槽邊,取了更多水(也許還拿了更多抹布),你不停地擦拭,直到擦淨整面窗戶的污垢和灰塵。窗外的光線就這樣流洩而入,然後,或許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你認出了投射在窗戶上令你恐懼的怪異影像竟然世人——就跟你一樣!此刻,從你覺性深處生起了一種想要互動交流的直覺性沖動,讓你想要走出去,到大街上跟大家在一起!

實際上,你並未改變任何事;世界、光線、還有人群,一直都在那兒,你只是因為視線被阻礙而無法清楚看到他們罷了。但你現在完全見到了,這前後的感受差異,真是天壤之別啊!

這就是佛教傳統所說的“悲心覺醒的黎明時刻”,亦即能夠同理和理解他人感受的本具能力覺醒了。

關於悲喜的生物學說

具有大悲心的人即掌握了佛陀的所有教法......

就某種層面而言,佛教徒所理解的悲心(compassion)跟一般世俗所認定的稍有不同;對佛教徒來說,悲心不僅止於悲憫他人,悲心的藏文是“寧潔”(Nyingjay),意指“心全然地開展”。最接近“寧潔”的英譯可能是“愛”(love),然而卻是一種毫無執著、不求任何回報的愛。在藏文中,所謂的悲心是一種與所有生物相連的自發感受。你的經驗我感同身受,我的體會及感受你也有所同感,你我之間並無差異。

以生物學角度而言,人類回應周遭環境變化的生物本能是相當單純的,即是直接地避開生存的威脅,並掌握可以增進自身安樂的機會。只要翻開歷史就不難看到,人類發展史通常就是以弱者的鮮血所寫成的一部暴力血淚史。

然而,同樣也是這種促使我們趨向暴力的殘酷生物本能,讓我們不但可以抑制侵略性行為,更能夠戰勝自私的生存沖動,而生起願意幫助他人的情操。2003年所舉辦的“心與生命學會”研討會中,哈佛大學教授傑若米·卡根(Jerome Kagan)所發表的演說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說到,除了侵略傾向外,我們的生存本能更提供了強烈的生物性趨向,讓我們具有慈心、悲心、愛心和撫育心。

我曾聽說許多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當時有許多人冒著生命危險,提供避難所給那些遭納粹分子追殺的歐洲猶太人,還有很多現代無名英雄寧願犧牲自己的福祉,盡心盡力幫助那些飽受戰爭、饑荒與國家暴政摧殘蹂躏的受害者。此外,我有許多西方弟子都是膝下有子女的父母親,他們不僅犧牲自己大量的時間、精力接送孩子參加運動競賽、音樂活動及其他各種活動,同時也為了孩子的教育,耐著性子慢慢在存錢。

從個體而言,這樣的犧牲確實象征某些超越個人恐懼和欲望的生物因素存在。而在人類所建立的文明社會中,至少都認同應該照顧並保護窮者、弱者和無力自衛者,這個事實支持了卡根教授的結論:“道德感是我們人類的一種生物特性。”

卡根教授的論點跟佛陀教法的精義幾乎完全相呼應:我們愈是能夠清楚看到事物的原貌,就愈樂意並且也更能夠對其他眾生敞開心胸。當我們由衷體認到,其他眾生因為不認識自己的真實體性,而經歷著痛苦和不快樂時,我們自然而然就會被一種甚深的悲願所感,祈願他們也能像我們一樣開始體會到相同的寧靜和清明。

“認同”彼此的“不同”

辣的種子生出辣的果實,甜的種子生出甜的果實。

就我所知,人與人之間的大部分沖突都來自於對彼此動機的誤解。我們的所做所言,其實都有自己的理由,然而,我們愈是能讓慈悲心引導自己,即暫緩片刻,試著設身處地了解他人的理由,就愈不容易卷入沖突中。即使問題真的發生了,如果我們可以深呼吸一下,以開放的心胸仔細傾聽,那麼就會發現,我們可以更有效率地處理沖突事件,就好像讓波浪洶湧的水面平靜下來,並以一種既無“贏家”也無“輸家”的皆大歡喜方式,消弭彼此的分歧。

舉例來說,我有個西藏朋友住在印度,他的鄰居養了一條脾氣很壞的狗。印度跟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前院的圍牆都很高,出入口是大門,不是柵門。我朋友家前院的大門和鄰居前院的大門距離很近,每次他從家裡出來,這只狗就會從鄰居家奪門而出,對他咆哮狂吠,龇牙咧嘴、毛發倒豎的模樣很可怕。這還不夠,這只狗後來還養成了一種習慣,即干脆沖進我朋友家大門到院子裡,咆哮如雷,造成可怕的騷擾。

我朋友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如何處罰這只狗的惡行,最後他靈機一動,用棍子將前院大門推開一條縫隙,而且松垮地堆了幾個小而重的東西在大門上方,下次這只狗再推開他家大門的話,重物就會掉落下來,狠狠地教訓它一番,讓它永生難忘。

安置好陷阱之後,我朋友坐在窗邊,等著這只狗闖入院子裡。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狗卻一直都沒有過來。一會兒之後,我朋友打開他的日修儀軌,開始念誦,不時還抬頭看看窗外的院子,但狗仍然沒有出現。念到一半的時候,剛好念到一段非常古老的“四無量心”祈願文,其中說到:

願一切有情眾生皆具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眾生皆離苦及苦因。

念著念著,他突然想到這只狗也是有情眾生,而他剛才小心翼翼設置的陷阱會讓這只狗受苦。“如果我再繼續念誦這偈言,”他想道:“我就是在說謊,也許我不該再念下去了。”

不過這也不太對勁,因為四無量心祈願文是他的日修儀軌之一,於是他又開始念誦,誠摯地祈願對這只狗生起悲心。但中途他又停下來,想著:“不要!這只狗很壞,帶給我那麼多傷害,我不希望他遠離痛苦或得到快樂。”

他想了這個問題好一會兒後,終於想到一個解決方法:改動祈願文中的幾個字不就得了!因此他便開始這樣念誦:

願某些有情眾生具樂及樂因
願某些有情眾生離苦及苦因

他很高興找到了這個解決方式。念完祈願文,吃過午飯,也忘掉了關於這只狗的事情,他決定在天黑之前出去散散步。匆忙之間,他忘了曾經設下陷阱一事,因此一拉開院子的門,堆放在門上的所有重物便統統掉落在他頭上。

我們可以說,這至少是個猛然覺醒。

不過,我的朋友從這痛苦的結果中了解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實——把任何眾生排除在離苦得樂的機會之外,其實同時也排除了自己。意識到自己成為自己缺乏悲心的受害者之後,他決定改變策略。

隔天早上他出去散步時,帶了一小塊糌粑,這是一種用大麥粉、鹽、茶和奶油塊做成的面團,也是西藏人早餐吃的一種食物。他一踏出家門,鄰居的狗馬上就沖了過來,跟往常一樣狂吠嚎叫。不過,這次他沒有再咒罵這只狗了,反而把帶出來的糌粑丟給它。才叫到一半呢,這只狗驚訝地停了下來,以嘴巴去接糌粑,開始咀嚼了起來。雖然還是龇牙咧嘴地咆哮著,但它已經因喂食而分了心,並停止攻擊。

這個小游戲持續了好幾天。我朋友一踏出院子,狗就會沖出來,邊咆哮邊去接他手裡丟出來的糌粑。幾天之後,我朋友注意到,狗嘴裡嚼著糌粑時,雖然還是會龇牙咧嘴地咆哮狂吠,但已經開始在對他搖尾巴了。一個星期過後,這只狗看到他時,已經不再作勢准備攻擊,而是跑過來迎接他,快樂地等著被喂食。到最後,他們的關系已發展到每當他念誦每日祈禱文時,這只狗便會安靜地快步來到他的院子,和他一起坐在太陽底下。現在,他可以很安心地祈求“一切有情眾生”的快樂與解脫了。

一旦我們可以認出其他有情眾生,諸如人、動物甚至昆蟲等,其實也都跟我們一樣,基本動機都是想要得到平靜、避免受苦,那麼,即使有人做了跟我們意願相左的事、說了不中聽的話,我們也能夠打從心底了解到:“哦,這個人(或這個眾生)的出發點是如此這般,就像我一樣,他們也想要快樂,也想要遠離痛苦,這是他們的基本目地。他們並非真的想要為難我,他們只是在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而已。”

悲心是心自然發生的智慧,無時無刻與我們同在,一直以來都是如此,而且永遠都是如此。當悲心在我們心中生起時,就是我們已經學會看到自己其實是多麼強壯且安全無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會員登記

本版積分規則

QQ|小黑屋|手機版|網站地圖|聯絡我們|Privacy Policy|Unite Thai Amulet Forum (HK)

GMT+8, 25-4-2024 23:13 , Processed in 0.153708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