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會員登記
搜索
查看: 429|回復: 0

[開示分享] 索達吉堪布:信心的重要性

[複製鏈接]
發表於 30-11-2014 16: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總的來說,能開啟一切正法之門的就是皈依。阿底峽尊者曾講過:外道和內道之間的差別,不是用其他行為、裝束、教理來區分,是要用皈依來辨別。而若要開啟皈依之門,必須依賴於信心。因此,在皈依之初,我們生起穩固的信心非常重要。


沒有信心的話,盡管三寶的功德無量無邊,你也不可能得到利益;而一旦有了信心,這些自然就可以獲得,所以信心是一切的根本。誠如《入行論》所言:“佛說一切善,根本為信解。”《心地觀經》也說:“入佛法海,信為根本;渡生死河,戒為船筏。”


其實就算是世間人,也很在乎信心。那天我看見一戶人在吵架,那女的邊吵邊哭:“你對我連信心都沒有,那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她的“信心”可能指信任吧。可見,世間人也覺得信心是非常根本的東西,沒有它,彼此之間很難以相處。


而我們作為佛教徒,信心就更重要了。看有些在家人或出家人,表情、言行舉止中經常對上師三寶,流露出純正的信心,這樣的話,什麼事情都好辦,不可思議的無形加持自會融入心田。反之,倘若對上師三寶沒有一點恭敬心、歡喜心或信心,那麼上師三寶再有功德,對自己也沒有絲毫利益。就像一個被蓋住的器皿,天上月亮的影子是無法顯現在裡面的。所以,大家千萬不要阻塞信心之門!


信心的分類


信心,可以分為清淨信、欲樂信、勝解信三種。


(一)清淨信:


當你步入陳設佛像、經書、佛塔的佛殿或經堂,或者見到上師、善知識、高僧大德的尊顏,聽到他們的豐功偉績及感人事跡,依靠此類因緣,立即想到他們的悲心廣大等等,這種由清淨心引發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淨信。


如果尋找清淨信的根源,你就會發現它只是突然產生的一種強烈激動,並不穩固。不少人可能都有這種經驗:第一次看到佛像、聽到佛經,在佛塔前頂禮,淚水就止不住地一直流;或者見到一位高僧大德,自己就開始哇哇大哭:“上師啊,您真是好慈悲,我越看您越想哭……”這都是一種清淨信。但這種信心並不穩固,尤其是剛開始特別愛哭的人,一次性都流干了,到最後就不哭了。其實這樣也不好,你還是要留一點點,以後偶爾再哭一哭。(眾笑)


不過即便如此,清淨信的功德也很大。《雜寶藏經》中有一則公案說:一位童女乘車到園中游戲,正好見到佛陀入城,馬上就避開讓路。她在路邊看到相好莊嚴的佛陀,特別生歡喜心,以此功德,死後轉生到了天界。帝釋天問她轉生的因緣,她回答說:“我見佛入城,回車而避道,歡喜生敬信,命終得生天。”這就是一種清淨信,以此一念信心,就可以令她轉生天界。


所以,我們平時走在路上,見到高僧大德來了,也應該讓到一邊,恭敬並且心生歡喜。那天覺姆經堂開光,迎請門措上師下來時,好多居士都一直在哭。這並不是因為痛苦,而是因為歡喜。也許在不信佛的人眼裡,覺得這些人特別傻,為什麼哭得那麼傷心?難道是上師太慈悲了,經堂太莊嚴了,然後就很想哭?卻不知這是他們善根的萌發和流露。


這種清淨信也是需要的。不然,你看見佛像也好、上師也好,就像石頭一樣,什麼感覺都沒有,甚至是特別不滿的、蔑視的眼光,那諸佛菩薩和上師的加持沒辦法入於你心。所以,我們的心還是要稍微有點觸動,不要總排斥:“這些人怎麼這麼激動?哭什麼!歡喜什麼!”看到他們拿鮮花見上師時都跳起來了,就認為這些人精神有毛病,卻沒意識到這是信心的一種標志。


(二)欲樂信:


當聽到惡趣輪回的痛苦,自然生起恐懼心,渴望從中解脫;當聽到善趣、淨土與解脫的安樂,油然生起渴求獲得的心態;當聽到善法的功德,就生起想要修行的念頭;當現見罪業的過患,便立即下決心想要斷除。這些都屬於欲樂信。


欲樂信的境界比清淨信有所提升,因為它不是純粹的感性,而是包含了理性的成分在內。過去你行持善法時不明白道理,現在知道了行善斷惡的好處後,這種信心就不會輕易動搖,以此最終可獲得解脫,遠離一切恐怖。《諸法集要經》雲:“若人意清淨,常禮敬諸佛,獲最上吉祥,得離諸恐怖。”


前面所講的清淨信,只是一種激動、一種歡喜,來得快,去得也快,就像感冒發燒一樣。而欲樂信的話,必須要先懂得功德和過患,之後再生起想斷除惡業、行持善法的心,這種心就不容易消失,並以此可以出離輪回。《父子合集經》亦言:“眾會若聞佛所說,心生淨信決定解,勤修妙行趣菩提,超出輪回生死海。”意思是,在眾會中聽聞佛陀所說的法,若能生起清淨及決定的信解,精勤修持趣往菩提的妙行,那麼定然會超出輪回的生死大海。


因此,欲樂信的力量遠遠超過清淨信,希望各位務必要具足這一點。其實信心就像門票,沒有它的話,在門口上就卡住了,無法進入電影院,觀看到三寶的精彩影片。


(三)勝解信:


通過一定的聞思,了知三寶的不共功德與加持後,我們從內心深處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時分無欺的皈依處,就是三寶;無論是苦是樂、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不管發生任何事,三寶都會知曉;除了三寶之外,沒有其他可依賴、可指望的靠山。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心,就稱為勝解信。


這種信心最為難得,是從骨髓裡生起的信心,而不是僅留在表皮上的。勝解信會讓你對三寶產生完全的信賴:“今生乃至生生世世,不管是苦是樂,我一切的一切全部交付於您,除了您以外,我沒有其他的皈依處。”這就好比一個孤兒,找到全心幫助自己的人後,會把一切誠心托付給他。


《法句譬喻經》中講過一個公案:有個尊崇外道的國家,三年連一滴雨都沒有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心急如焚的國王召來國內所有婆羅門,請他們向天神請示:何以降下如此大災?這些婆羅門觀察之後,說要作廣大祭祀,讓國王准備二十車的柴火、酥酪、蜜、膏、油、花、香、幡蓋、金、銀及祭祀器具,同時選出七個人,准備以火化的方式派他們到天界去,詢問梵天旱災的原因。


這七人接受完祝禱儀式後,便在大家的簇擁下,登上柴堆頂端,旁人則從下燃起熊熊火焰。當熾熱的火苗漸漸竄升,這七人被烈火焚燒得苦不堪言,在向周圍求救未果的情況下,他們絕望地喊道:“在三界之中,有誰能解除我們的痛苦,我們就從內心皈依他!”


祈求之後,佛陀聞聲救苦、當下現前,並在虛空中說了幾個偈頌:“或多自歸,山川樹神,厝 立圖像,禱祠求福。自歸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來,度汝眾苦……自歸三尊,最吉最上,唯獨有是,度一切苦。”意即皈依山川、樹神,為其設立畫像,祈禱福祉護佑自己,並不是最吉祥、最無上的皈依,因為這些不能解除你的痛苦。只有皈依三寶,才是最吉祥、最無上的,只有這種皈依,才能救度你的一切苦難。


講完以後,火焰全部熄滅,七個人都得救了。目睹這一景象,所有婆羅門皆追隨佛陀出家,並證得阿羅漢果。國王、大臣及百姓也都皈依佛陀,信奉佛法。不久,天空降下大雨,解除了長久以來的旱災。


佛陀講的那個偈頌,《俱捨論自釋》以及榮索班智達在《入大乘論》中都引用過,漢地的《法句經》中也有,只是版本略有不同,所以是很重要的一個偈頌。世人在遇到危難時,要麼皈依人,要麼皈依非人,要麼皈依山川等,但這都不是究竟的皈依。究竟的皈依唯有三寶,《得無垢女經》中也說:“更無異歸依,能救護眾生,唯有佛法僧,三寶能救護。”所以,大家應經常念這些偈頌,知道唯有佛法僧三寶才能救護我們。若時時刻刻具足這種心態,這才是真實的皈依。


不過,世人遇到違緣痛苦時,不加取捨,什麼都皈依,這也是正常現象。最近我看到一條消息說,因擔心好萊塢災難大片《2012》的場景噩夢成真,一個叫維希諾的美國人正在打造“末日地堡”。它位於地下約9米深處,號稱可抵擋10級地震、500小時的洪水以及核生化襲擊,即使地面677度的烈火持續燃燒10天10夜,只要居住其間,也可以安然無恙。


維希諾計劃在美國各大主要城市附近,都建造這種“末日地堡”,總共20座,共可容納4000人,預定於2012年12月21日之前正式啟用。地堡內有電視、寬帶網絡、跑步機等生活設施,此外還儲存了一年的飲食。也就是說,一年中無論發生地水火風的任何災難,在地堡中都可以安然度過。


據稱,這樣一座“末日地堡”每人入住一年的價格高達5萬美元,但盡管如此,目前已有上千名富人預訂客房。屆時一旦“客滿”,再有錢恐怕也進不去了。


我覺得此舉比較愚昧,假如整個世界真的都毀完了,那你多活一年也沒有用,一年以後什麼吃喝都沒有,這時候你又該怎麼辦呢?——當然,世界末日只是個謠言,是不可能發生的。


世人在遇到急難時,會皈依地堡、皈依山、皈依水、皈依鬼神救護自己。但作為虔誠的佛教徒,我們應遠離一切懷疑,一心一意祈禱三寶,只有三寶才是真正的皈依處。當然,這並不是因為別人說佛陀了不起,說三寶有無邊威力,自己就去盲目跟隨。而是通過系統的聞思,學了《成量品》知道佛陀是量士夫,學了《隨念三寶經》知道三寶的功德不可思議,從而對三寶產生的無比信心。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講過:“唯佛薄伽梵,慧日大聖尊,能破我等疑,真實歸依處。”唯有佛陀——智慧如杲日般的大聖尊,能破除我等一切邪知邪見、懷疑、無明,才是真實的皈依處。可世間上多少人能明白這個道理呢?有些人就算已皈依佛門,皈依證都辦十幾年了,但對佛陀的信心仍沒有從內心生起,這樣也只是表面上的皈依。在他的心目中,佛陀跟地神天王可能分不出高下,讓他選擇的話,說不定會選擇地神。這種信心下的皈依,只是相似的皈依。


所以,我非常希望每個人都有真實的皈依,即使剛開始你只是源於清淨信,但到了最後,也應該成就不退轉或勝解信的皈依,如此對弘法利生才有非常大的貢獻。


就像從前的迦膩色迦國王,他是印度貴霜王朝第三代王,起先特別喜歡打獵。有一次到山林裡,他發現一只小白兔,於是就持箭追趕。突然小白兔不見了,只見一個牧童在用泥巴建造三尺高的佛塔。國王問:“你為什麼做這個?”牧童回答:“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前曾授記:五百年之後,有一位國王名叫迦膩色迦王,會來這裡建造寶塔,並對佛法做出貢獻。我在這兒聚泥做塔,是給您一個提示。”說完便消失了。國王一聽,立刻生起清淨信和歡喜心,心想:“釋迦牟尼佛真了不起,早就知道有我這麼一位王,既然已經預言了,那我現在應該信佛了。”於是就崇信佛教,對佛教特別有興趣。


他在王宮裡造了個大講堂,每天請一位不同的高僧來講經說法。可是同一部經,每位高僧解釋的意思都不同,國王無所適從,不知道哪個才正確,於是問脅尊者 這是什麼緣故。尊者說:“佛陀涅槃已五百年了,現在上座部、大眾部等很多部各持己見,彼此不和,是時候迎請諸位尊者作第四次結集了,這次結集一定對佛教有極大貢獻。”


國王采納尊者的建議,迎請證果的聖僧共同來結集經藏。最開始只有499位,這時世友菩薩降臨,並成為首座,當時結集的就是《大毗婆沙論》。歷史上說《大毗婆沙論》是由500聖者所結集,即是指這第四次的結集,這也是北傳大乘經藏的一個開始。


從這個公案可以看出來,迦膩色迦王最初聽到佛的授記,對佛法只是一種清淨信;但後來聽經聞法之後,將所有事務全部放下,著力弘揚佛法,就變成勝解信了。在座很多道友或許也有類似的經歷:初見上師或三寶時有一種感動,那時候還不懂佛理,只是被因緣牽引進了佛門;而進入佛門以後,通過聞思才真正知道三寶的功德,這時候才有了堅定不移的勝解信。


信心的重要性


邬金蓮花生大士說過:“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有了堅定的信心,就會得到加持;離開了一切懷疑,所願便可以成就。《大莊嚴論經》亦雲:“若以深信心,禮敬佛足者,是人於生死,便為不久住。”若以深深的信心禮敬佛足,這種人在生死輪回中呆的時間不會太久。


因此,信心猶如種子,能生長一切善法功德,倘若不具備信心,就如同種子被火燒得一干二淨一樣,不可能產生點滴善法。如經雲:“無信心之人,不生諸善法,如種被火焚,青芽豈能生?”《大寶積經》第28卷也有個類似的教證:“若不信之人,不生諸白法,猶如燒種子,不生根牙等。”


此外,信心還居於七聖財 的首位,如雲:“信心如寶輪,晝夜修善道。”所以說,信心是一切財寶中首屈一指的。信心就像寶藏,是無窮無盡功德的源泉,《華嚴經》雲:“信是寶藏第一法,為清淨手受眾行。”又雲:“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信心就像雙足,能令人踏上解脫勝道;信心又像雙手,能將一切善法攬入自相續。如頌雲:“信財寶藏雙足勝,猶如雙手攝善根。”因此,信心能攝一切善根,一切功德皆依信心而得。


三寶的悲心與加持雖不可思議,但若想使之融入相續,唯一還要依賴信心和恭敬心。如果你具有上等的信心與恭敬心,那所得上師三寶的悲憫與加持也是上等的;倘若具有中等的信心與恭敬心,所得到的悲憫與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僅僅具備下等的信心與恭敬心,就只能獲得少許的加持與悲憫;若是根本沒有信心和恭敬心,那絕不可能得到上師三寶的悲憫與加持。


這一點,希望各位務必要牢記!有時候我們常會怨天尤人:“怎麼回事?我天天都祈禱,但什麼感應也沒有!”其實你或許只是口頭上祈禱、身體上頂禮,但內心的信心還不夠,這樣一來,上師三寶無比的功德、悲憫、加持,你就不一定能獲得。所以,大家要想方設法將自己的信心提升。


而若要做到這一點,聽聞佛法相當重要。《華嚴經》雲:“若常信奉於尊法,則聞佛法無厭足。若聞佛法無厭足,彼人信法不思議。”意思是說,假如你信奉尊勝的佛法,就會無有厭足地聽聞佛法;如果聽聞佛法不知疲厭,一直沒有滿足感,那你對佛法的信心會不可思議,各種功德也將隨之出現。


《大智度論》中就講了一個天界的手居士,他之所以轉生於天界,主要有三個原因:一、供養佛陀無有厭倦;二、聽聞佛法無有厭倦;三、供養僧眾無有厭倦。


所以,大家一定要不斷地聞思修行,只有對佛法的真理越來越了解,信心才會越來越增上。否則,完全把佛法擱置一邊、拋之腦後,自己的信心則很難長久保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會員登記

本版積分規則

QQ|小黑屋|手機版|網站地圖|聯絡我們|Privacy Policy|Unite Thai Amulet Forum (HK)

GMT+8, 19-3-2024 12:40 , Processed in 0.14005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