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會員登記
搜索
查看: 318|回復: 4

濟群法師︰供的是他人,養的是自己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2-11-2014 09: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供養,也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寺院每天過堂之前,都要誦供養偈,以三德六味供養三世一切諸佛,供養諸尊菩薩摩訶薩,並令法界有情普同供養。而在初一、十五,寺院還要特別隆重地上供,以種種美妙飲食供養諸佛菩薩。那麼,是佛菩薩需要這些東西嗎?如果我們不供養,他們就會忍饑挨餓嗎?顯然不是。


通過供養這一方式,既是為了表達我們對佛菩薩的恭敬,也是體現我們對佛菩薩的報恩之心。佛陀教導我們,每一位佛弟子,不僅要“知恩”,更要懂得“報恩”。恩有四重,分別是三寶的恩德、父母的恩德、國土的恩德、眾生的恩德。因為有佛陀出世,我們才能了知人生蘊涵的巨大意義,才能認識真理、擺脫痛苦。這種大恩大德,我們傾盡所有也報答不盡。或許有人會說,既然報答不盡,且佛菩薩並不需要,那我們又何必多此一舉?須知,供養是積集福德資糧的捷徑。倘能以至誠懇切之心供養諸佛,在報答佛恩的同時,更在成就自身修行。


廣修供養,即廣泛修習供養,沒有尊卑之分,沒有親疏之別。我們不僅要供養諸佛菩薩,還要供養世間一切眾生。佛教認為,世間有三種福田:一是恩田,即有恩於我們的人,如父母、親友等,應懷著感恩心報答。《雜寶藏經》雲:“若欲供養諸賢聖及佛,但供養父母,諸賢聖及佛即在家中。”


佛陀還告訴我們:無佛出世時,孝敬供養父母,就是世間最大的功德。如果連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話,就不是合格的佛子。二是敬田,即我們恭敬的物件,如諸佛菩薩、善知識及師長等,父母給了我們色身,養育我們成長,而善知識與師長則為我們指明了人生道路,使我們找到了心靈歸宿。三是悲田,即需要我們説明的物件,如窮苦的乞丐、病人等,他們缺吃少穿,貧困無依,甚至生活無法自理,作為學佛者,我們應本著慈悲心積極幫助他們。


在佛教中,將孝敬父母、供養師長、佈施貧者稱為培植福田。就像農民種田那樣,必須在春天播種、耕耘,秋天才能獲得豐收。否則的話,必定一無所獲。同樣,福報也不是從天上掉下的。有些人一生坎坷,什麼好事都擦肩而過,於是怨天尤人,責怪老天不公。其實,這不能抱怨他人,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自己造就的,是取決於我們的福報。而福報並不是上天給予,也不是與生俱來,正是源於往昔的積累和培植。若能常行佈施,廣修供養,努力耕耘恩田、敬田、悲田,福報自然源源不斷。事實上,這是最好的投資和儲蓄方式,是任何人無法佔有、無法奪去的財富。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12-11-2014 09:29 | 顯示全部樓層
thx for share ...
發表於 12-11-2014 11:09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師兄分享
發表於 12-11-2014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父母是自己第一位佛,所以一定要孝敬也要供養父母
發表於 12-11-2014 12:08 | 顯示全部樓層
很好的開示,謝謝師兄的分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會員登記

本版積分規則

QQ|小黑屋|手機版|網站地圖|聯絡我們|Privacy Policy|Unite Thai Amulet Forum (HK)

GMT+8, 20-4-2024 15:17 , Processed in 0.15589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