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會員登記
搜索
查看: 2282|回復: 11

從南傳角度去解讀心經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1-5-2014 00: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dassa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觀自在菩薩 -觀就是Vipassana,就是覺知感受然後以平等心證無常。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這部份是證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部份是證涅盤後發出的讚嘆及祝願,祝願眾生都能一起解脫。

觀-就是Vipassana-亦即(Satipatthana)「覺知的確立」

自在-大般涅盤經提到-「人當自作皈依」,就是這種自在。

菩薩-即菩提薩埵,南傳師在說法時前一定會念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dassa-意思是禮敬一切尊者、阿羅漢,菩提薩埵亦稱作三藐三菩提。

行深-行是Sankhara,佛法中Sankhara是最重要的慨念,深入的行蘊等同於隨眠煩惱。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11-5-2014 00:59 | 顯示全部樓層
梵文Bodhisattva-就是菩提薩埵-意思是「菩提名佛道,薩埵名成就眾生」亦以「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為目的。所以等同巴利文Samma-sambuddhadassa三藐三菩提。因為三藐三菩提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自覺,覺他以至覺行圓滿」。內心有著四無量心,或大悲心。
 樓主| 發表於 11-5-2014 00:59 | 顯示全部樓層
般若-意思是由持戒,守正定所得出的智慧。

波羅蜜多-paramita意思是美德、褔慧資糧。包含了「nekkhamma捨離,sila戒,viriy勤,panna智慧,khanti忍,
sacca真理,adhitthana堅毅,metta慈,upekkha平等心,dana捐獻。」
 樓主| 發表於 11-5-2014 00:59 | 顯示全部樓層
照見-照是以Vipassana觀,以Satipatthana「覺知的確立」經驗到到心與物的實相,稱作(Namarupa-pariccheda-Nana)對個體充份理解的經驗,亦稱作(Ditthi-Visuddhi)極清楚純淨的內觀。
五蘊皆空-受蘊、想蘊、行蘊、 識蘊--是心-色蘊是物
照見五蘊皆空-就是以時刻徹知無常的情況下,達到以下經驗﹕一步一步走向涅盤,證實-五蘊皆空。

1(Sammasana-nana)正確地掌握到的經驗
2(Udayabbhaya-nana)發展出怖畏的經驗
3(Bhanga-nana)消融的經驗
4(Bhaya-nana)怖畏的經驗
5(Adinava-nana)缺憾的經驗
6(Nibbida-nana)厭離的經驗
7(Muncitukamyata-nana)欲捨棄的經驗
8(Patisankha-nana)如實反映的經驗
9(Sankharupekkha-nana)以平等心清除行蘊的經驗
10(Anuloma-nana)圓滿次第的經驗
 樓主| 發表於 11-5-2014 00:59 | 顯示全部樓層
由於-(Bhanga-nana)消融的經驗,受蘊空。
由於-(Patisankha-nana)如實反映的經驗,想蘊空。
由於-(Sankharupekkha-nana)以平等心清除行蘊的經驗,行蘊空。
由於-(Anuloma-nana)圓滿次第的經驗,識蘊空。

由於(受蘊、想蘊、行蘊、 識蘊)空,所以色蘊亦空。
 樓主| 發表於 11-5-2014 00:59 | 顯示全部樓層
由於(受蘊、想蘊、行蘊、 識蘊)空,所以色蘊亦空,能度一切苦厄。這情況會出現(Muncitukamyata-nana)欲捨棄的經驗,把握到這情況便可以化虹身脫離物質界,然而這樣是失去平衡的,因為 (棄有著空病亦然),所以說到(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去提醒舍利子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能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的實相,佛陀說﹕「Sabbo pajjalito loko, Sabbo loko pakampito, pakampito.」意思是整個宇宙就只是振動,燃燒和振動。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這一段意思是向是舍利子說明(Sankharupekkha-nana) 以平等心清除行蘊的經驗達至圓滿時的平衡狀態。是(upekkha)平等心的極致,所有角度的中間(Tatramajjhattata)。
 樓主| 發表於 11-5-2014 01:00 | 顯示全部樓層
佛陀說﹕「Vedana-samosarana sabbe dhamma.」當諸法在心中生起時,就有感受伴隨而生。那麼-究竟涅盤-在心中生起時,有什麼感受伴隨而生,由於(Patisankha-nana)如實反映的經驗所以說到-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只覺到燃燒和振動,所有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只是振動與振動之間的互相接觸及影響。但是為什麼又重申-無眼界-,因為極深層次的(Bhanga-nana)消融的經驗發生時,眼根見到的只是波動包括可見或不可見生命的波動,只是見到一團一團泡泡在生起及滅去,是極其震撼的(Bhaya-nana)怖畏的經驗。

由於(upekkha)平等心的極致而達至-無意識界-所以-無無明-。但為什麼又稱-亦無無明盡-因為覺知到貪與瞋所生的無明是宇宙實相,無無明便不需要解脫,而且覺知這個覺知背後是什麼便達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佛陀說﹕「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然後把以上這種情況保持連續不斷七日七夜,更把一切有為法放下,達致-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正如要上岸要離開船一樣。

以無所得故-覺者離開一切有為法,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達致-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所以-無有恐怖-所有(Bhaya-nana)怖畏的經驗不再震撼,遠離顛倒夢想- (Vipallasa)顛倒有三種﹕
1.        Sanna-vipallasa—因幻覺而相信—想的顛倒
2.        Citta-vipallasa—因幻覺而生的思想—心靈的顛倒
3.        Ditthi-vipallas—因幻覺而生的見解—錯誤地顛倒
以上三種幻覺都有以下四樣特性
1)        錯誤地認為不斷的改變的事物會永恆。
2)        以為不清淨是純淨
3)        以為有害的是好的
4)        以為無靈魂是有的
遠離以上種種-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所有覺者,都有以上經驗,而且發出呼喚﹕
1. Svakkhato-簡單而且定義清楚,每個人都可以練習,不會有任何疑惑。
2. Sanditthiko-每一步都是根據當下的實相。沒有想像,沒有猜測,沒有自我暗示或外來的暗示。
3. Akaliko-每一步都會在當下,在這一生帶來完整的結果。這條路沒有任何浪費。
4. Ehi-passiko-正法邀請你來親自求證,親身體驗真理。
5.Opaneyyiko-這條道路是直的,每一步都越來越接近最終的目標,也就是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
6. Paccattamveditabbo vinnuhi'ti-能讓來自任何族群的人,只要有理智,頭腦夠清楚,都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之內體驗到真理。

Bhavatu sabba manglam(願您們都快樂)
Rakkhantu sabba devata(願所有神都保護您們)
Sabba Buddhanu-bhavena(願所有佛的功德力)
Sada sotthi bhavantu te.(使你們成功及得到最大幸福)
 樓主| 發表於 11-5-2014 01:00 | 顯示全部樓層
從南傳角度去解讀心經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dassa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觀自在菩薩 -觀就是Vipassana,就是覺知感受然後以平等心證無常。佛陀說﹕「atapi sampajano satima」努力地保持覺知,時時徹知無常。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這部份是證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部份是證涅盤後發出的讚嘆及祝願,祝願眾生都能一起解脫。

觀-就是Vipassana-亦即(Satipatthana)「覺知的確立」

自在-大般涅盤經提到-「人當自作皈依」,就是這種自在。

菩薩-即菩提薩埵,南傳師在說法時前一定會念誦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dassa-意思是禮敬一切尊者、阿羅漢,菩提薩埵亦稱作三藐三菩提。梵文Bodhisattva-就是菩提薩埵-意思是「菩提名佛道,薩埵名成就眾生」亦以「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為目的。所以等同巴利文Samma-sambuddhadassa三藐三菩提。因為三藐三菩提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自覺,覺他以至覺行圓滿」。內心有著四無量心,或大悲心。

行深-行是Sankhara,佛法中Sankhara是最重要的慨念,深入的行蘊等同於隨眠煩惱。

般若-意思是由持戒,守正定所得出的智慧。

波羅蜜多-paramita意思是美德、褔慧資糧。包含了「nekkhamma捨離,sila戒,viriy精進,panna智慧,khanti忍,sacca真理,adhitthana堅毅,metta慈,upekkha平等心,dana捐獻。」

照見-照是以Vipassana觀,以Satipatthana「覺知的確立」經驗到到心與物的實相,稱作(Namarupa-pariccheda-Nana)對個體充份理解的經驗,亦稱作(Ditthi-Visuddhi)極清楚純淨的內觀。
五蘊皆空-受蘊、想蘊、行蘊、 識蘊--是心-色蘊是物
照見五蘊皆空-就是以時刻徹知無常的情況下,達到以下經驗﹕一步一步走向涅盤,證實-五蘊皆空。

1(Sammasana-nana)正確地掌握到的經驗
2(Udayabbhaya-nana)發展出怖畏的經驗
3(Bhanga-nana)消融的經驗
4(Bhaya-nana)怖畏的經驗
5(Adinava-nana)缺憾的經驗
6(Nibbida-nana)厭離的經驗
7(Muncitukamyata-nana)欲捨棄的經驗
8(Patisankha-nana)如實反映的經驗
9(Sankharupekkha-nana)以平等心清除行蘊的經驗
10(Anuloma-nana)圓滿次第的經驗

由於-(Bhanga-nana)消融的經驗,受蘊空。
由於-(Patisankha-nana)如實反映的經驗,想蘊空。
由於-(Sankharupekkha-nana)以平等心清除行蘊的經驗,行蘊空。
由於-(Anuloma-nana)圓滿次第的經驗,識蘊空。

由於(受蘊、想蘊、行蘊、 識蘊)空,所以色蘊亦空,能度一切苦厄。這情況會出現(Muncitukamyata-nana)欲捨棄的經驗,把握到這情況便可以化虹身脫離物質界,然而這樣是失去平衡的,因為 (棄有著空病亦然),所以說到(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去提醒舍利子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能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的實相,佛陀說﹕「Sabbo pajjalito loko, Sabbo loko pakampito, pakampito.」意思是整個宇宙就只是振動,燃燒和振動。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這一段意思是向是舍利子說明(Sankharupekkha-nana) 以平等心清除行蘊的經驗達至圓滿時的平衡狀態。是(upekkha)平等心的極致,所有角度的中間(Tatramajjhattata)。
佛陀說﹕「Vedana-samosarana sabbe dhamma.」當諸法在心中生起時,就有感受伴隨而生。那麼-究竟涅盤-在心中生起時,有什麼感受伴隨而生,由於(Patisankha-nana)如實反映的經驗所以說到-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只覺到燃燒和振動,所有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只是振動與振動之間的互相接觸及影響。但是為什麼又重申-無眼界-,因為極深層次的(Bhanga-nana)消融的經驗發生時,眼根見到的只是波動包括可見或不可見生命的波動,只是見到一團一團泡泡在生起及滅去,是極其震撼的(Bhaya-nana)怖畏的經驗。

由於(upekkha)平等心的極致而達至-無意識界-所以-無無明-。但為什麼又稱-亦無無明盡-因為覺知到貪與瞋所生的無明是宇宙實相,無無明便不需要解脫,而且覺知這個覺知背後是什麼便達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佛陀說﹕「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然後把以上這種情況保持連續不斷七日七夜,更把一切有為法放下,達致-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正如要上岸便離開船一樣。

以無所得故-覺者離開一切有為法,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十種美德圓滿達致-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所以-無有恐怖-所有(Bhaya-nana)怖畏的經驗不再震撼,遠離顛倒夢想- (Vipallasa)顛倒有三種﹕
1.        Sanna-vipallasa—因幻覺而相信—想的顛倒
2.        Citta-vipallasa—因幻覺而生的思想—心靈的顛倒
3.        Ditthi-vipallas—因幻覺而生的見解—錯誤地顛倒
以上三種幻覺都有以下四樣特性
1)        錯誤地認為不斷的改變的事物會永恆。
2)        以為不清淨是純淨
3)        以為有害的是好的
4)        以為無靈魂是有的
遠離以上種種-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所有覺者,都有以上經驗,而且發出呼喚﹕
1. Svakkhato-簡單而且定義清楚,每個人都可以練習,不會有任何疑惑。
2. Sanditthiko-每一步都是根據當下的實相。沒有想像,沒有猜測,沒有自我暗示或外來的暗示。
3. Akaliko-每一步都會在當下,在這一生帶來完整的結果。這條路沒有任何浪費。
4. Ehi-passiko-正法邀請你來親自求證,親身體驗真理。
5.Opaneyyiko-這條道路是直的,每一步都越來越接近最終的目標,也就是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
6. Paccattamveditabbo vinnuhi'ti-能讓來自任何族群的人,只要有理智,頭腦夠清楚,都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之內體驗到真理。
 樓主| 發表於 11-5-2014 01:00 | 顯示全部樓層
Arya-vilokitesvara
Arya=最祟高的境界=聖地
Vilokite=深入觀察=
Svara=聲音

Bodhi-sattva
Bodhi=這字很難翻譯,字典有36種不同解釋,其中一個是完成了七種覺悟因素的覺者。
Sattva=這字也很難翻譯,在這裡應譯作,理性地覺知有情。

所以(觀自在菩薩)意思是,從深入觀察到達了最祟高的境界發出的聲音,是完全了悟七種覺悟因素的覺者,理性地覺知有情,
 樓主| 發表於 11-5-2014 01:01 | 顯示全部樓層
Gambhiram
Gam=到達-完全
Bhiram=經驗-體驗

Prajna-paramita
Prajna=panna意思是由持戒,守正定所得出的智慧,完成了聖道,有著全方位觀察及覺知。
Paramita意思是美德、褔慧資糧。包含了「nekkhamma捨離,sila戒,viriy精進,panna智慧,khanti忍,sacca真理,adhitthana堅毅,metta慈,upekkha平等心,dana捐獻。」

Caryam=進行訓練
Caramano=深切的專注

所以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意思是若要達到完全體驗由持戒,守正定所得出的智慧,及圓滿十種美德,完成聖道,而進行深切的專注訓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會員登記

本版積分規則

QQ|小黑屋|手機版|網站地圖|聯絡我們|Privacy Policy|Unite Thai Amulet Forum (HK)

GMT+8, 23-4-2024 14:09 , Processed in 0.157041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