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會員登記
搜索
查看: 1199|回復: 6

毗婆舍那實修教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1-5-2014 0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毗婆舍那實修教學 (坐禪)
(沙達馬然希禪師 Saddhammaraṃsi Sayādaw)
MahasiSayadaw3.gif

(以下的內容,是沙達馬然希禪師,對初到「沙達馬然希禪修中心」學習毗婆舍那的禪修者,所做的毗婆舍那禪修入門開示。)


在修習毗婆舍那的禪修者之中,尚未體證「法」的禪修者,會希望迅速地獲得體證;已體證「法」的禪修者,則會想在「法」上迅速地進步,希望能快速地親證「聖法」。如此,為了快速地證「法」,也為了在「法」上快速進步,以便能快速地親證「聖法」,你們應以最大的恭敬心與注意力,聆聽下列關於「毗婆舍那修行」的開示。

綜言之,此說明「修習毗婆舍那時應如何進行觀照」的「實修教學」,共含三個部分:

  • (1) 坐禪時的觀照與標記
  • (2) 行禪時的觀照與標記
  • (3) 一般活動的觀照與標記

壹.坐禪時的觀照與標記

§ 1.1 觀照腹部起伏


我將先說明坐禪時如何觀照。要練習禪修之時,首先,你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然後選擇一個能讓你坐得較久的舒適坐姿。你可以跪坐[7],或是盤腿坐。坐定之後,讓背部與頭部保持挺直,但不僵硬。接著,閉上眼睛,將注意力放在你的腹部。

當你吸氣時,腹部會逐漸上升、膨脹。你必須貼近以緊密的注意力觀察這腹部上升的過程,然後在心中標記「上」,並且,讓你的心能夠從腹部上升的開始一直到結束,都對準這上升的過程,而不遊移到其他地方。

當你呼氣時,腹部會逐漸下降、收縮。你必須貼近以緊密的注意力、精準地觀察這腹部下降的過程,然後在心中標記「下」,並且讓你的心,能夠從下降的開始一直到結束,都對準這下降的過程,而不遊移到其他地方。

§1.1.1 概念法與真實法

在觀照、標記腹部的起伏時,你應該盡可能地不去注意腹部的形態、外形。當你吸氣時,腹部內部會產生某種張力與推力,你必須密集地貼近觀照並做標記,以便盡可能地感覺或覺知那發生在腹部內的「緊」(tension)與「推」(pushing)。腹部的形態、外形,僅是「概念法」(paññatti)。毗婆舍那修行,並不是為了了知「概念法」,而是為了了知「真實法」(paramattha)。發生於腹內的「推」 (pushing)、「緊」(tension)、「壓」(pressure)等等的現象,才是「真實法」。你必須貼近且準確地觀照並做標記,如此才能夠了知「真實法」。

當呼氣時,你也應謹慎地觀照並做標記。除了應盡可能地不去注意腹部的形態、外形之外,你還必須密集且準確地觀照並做標記,盡可能地去了知那漸進、緩慢的「移動」、「振動」,及「收縮」的現象。[8]

§1.1.2 所緣的增減

如果你覺得,觀照、標記「上、下」兩個所緣,尚不能讓心保持寧靜,你可以再增加一個所緣,觀照、標記:「上、下、觸」。

在觀照、標記「觸」的時候,你應該盡可能地不去注意身體的形態、外形。你必須貼近且緊密地觀照由於接觸所產生的「硬」 (hardness)與「緊」(tension)的現象,並予以標記。

如果僅依這三個所緣,你的心仍然無法專注,容易散亂,那麼你可以再增加一個所緣,依四個所緣來觀照、標記:「上、下、坐、觸」。

當你觀照並標記「坐」時,你必須將上半身視為一個整體,加以緊密地觀照、標記,以便盡可能地了知身體「挺直」(stiffness)與「緊」(tension)的現象。你應盡量不去注意頭、身體、手、腳的形態、外形。必須用心觀照的,是那由於「風」的支持力所產生的「緊」(tension)與「壓」(pressure)的現象,然後標記「坐」。這個「風」,則是由「想坐著」的動機所引發的。

當你以四個所緣做觀照、標記「上、下、坐、觸」時,你的心通常能夠變得寧靜。如果你發現觀照、標記「上、下、坐、觸」四個所緣,對你有幫助,那麼你就可以繼續如此觀照下去。但是,如果發現這樣觀照、標記四個所緣,會讓你的心變得緊繃、擔心,以至無法好好地專注,那麼你可以僅以三個所緣來觀照、標記「上、下、觸」。如果你發現依三個所緣所做的觀照,仍然對你沒有幫助,反而令你感到緊繃、擔憂,那麼,你可以僅觀照、標記兩個所緣[9]:「上、下」。主要的目的是,要讓心平靜下來,並培養出定力。

§1.1.3 觀照妄想

作為初學者,在觀照「上、下、坐、觸」時,你的心可能會四處遊移,譬如,想到佛塔、寺院、商店、住家等等。當你的心如此散亂時,你必須令觀照心去觀照那散亂的心,並標記:「分心」、「亂想」或「計劃」等等。

當你的「定」(samādhi)與「智」(ñāṇa)變得更有力時,你會發現,在你觀照、標記「分心」、「亂想」或「計劃」等之時,散亂心便消逝不見。持續這樣地觀照、標記,你將能親身體驗到,散亂心在四、五個觀照之後便消失不見。

其後,若你的「定」、「智」更為進步,並達至所謂的「壞滅智」(bhaṅgañāṇa)之時,在你觀察、標記「分心」、「亂想」或「計劃」的時候,你會發現那「想」或「計劃」隨著每一次的觀照與標記而消逝不見。你會親身體驗到這些。

§1.1.4 洞見三共相

當你的「定」與「智」變得真正強而有力時,若你觀照、標記「想」或「計劃」,你不僅會見到這些「想」消失,也會見到那觀照「想」的「能觀之心」也消失。如此,你將了悟:不僅念頭、妄想、計劃的心不是恆常的,就連能觀照的心也不是恆常的,它們全都是「無常的」(anicca)。

禪修者也會了悟到,如此一連串快速而急促的生、滅[10],像是一種折磨,或者說是「苦」(dukkha)。如何才能免除這些如折磨般的苦、不斷生滅的苦呢?完全沒有辦法免除這種苦。這種生、滅與苦,有其自己的規律。它們不受控制,是「無我的」(anatta)。如此,禪修者便了悟、洞察到「無常」(anica)、「苦」(dukkha)、「無我」(anatta)的真理。

§ 1.2 三種觀痛的方式

就初學者而言,持續觀照、標記「上、下、坐、觸」,大約半小時或四十五分鐘之後,你將發現你的四肢開始隱隱作痛,或感到刺痛等不舒服的感覺。當這類感覺生起時,你必須將觀照的所緣改為這些疼痛的「苦受」(dukkha vedanā)。
對於這類的疼痛、苦受,有三種觀察的方式:

  • (1)第一種是,為了讓疼痛消失,才觀察疼痛。
  • (2)第二種是,帶著與疼痛決戰的敵對心態,下定決心觀察疼痛,想要在這一坐之中或這一天之內徹底去除疼痛。
  • (3)第三種是,純粹為了洞察疼痛的真實本質而觀察疼痛。

第一種想要讓疼痛消失而觀察疼痛的方式,表示禪修者實際上貪著無疼痛的快樂,意味著禪修者當下對樂受有所貪愛(lobha)。禪修本是為了去除我們的「貪」,但是現在禪修者的觀照卻夾雜著「貪」。由於這個「貪」,禪修者將要花很長的時間方能體證「法」,方能在「法」上更加進步。[11]這就是為什麼禪修者不應該以第一種方式來觀照的原因。

在第二種方式,禪修者帶著與疼痛決戰的敵對態度,下定決心要在一坐之中或一天之內徹底去除疼痛。這敵對的態度,表示其中帶有「瞋」(dosa)心所與「憂」(domanassa)心所。換句話說,這決心夾雜著「瞋」與「憂」,而這意味著,他的觀照其實也有瞋與憂間雜其中。因為如此,禪修者得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體證「法」,才能在「法」上更加進步。這就是為什麼禪修者也不應該以第二種方式進行觀照的原因。

在第三種方式,觀察疼痛只是為了要了知疼痛的真實本質。這才是正確的觀照方式。禪修者唯有在了知疼痛的真實本質之後,他才能見到疼痛的生(udaya)、滅(vaya)。

§ 1.2.1 觀痛的技巧與過程

禪修者觀察疼痛時,必須要能了知疼痛的本質。當疼痛出現時,禪修者的身、心通常容易隨著疼痛的增強而變得緊繃。但是,他應該試著不讓自己變得這樣繃緊,應該試著讓身、心放鬆。禪修者也容易變得擔心:「是否這一整支香或一整個小時,都得忍受這個痛!」無論如何,禪修者應小心避免有這樣的擔憂。

你應該讓自己保持平靜,抱持如此的態度:「疼痛隨它自己的意向來、去;我的責任只是對疼痛保持觀照」。你也應該抱持「我應忍耐疼痛」的態度。面對疼痛時,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忍耐。(緬甸的)諺語:「忍耐導致涅槃」,是修念處禪修時最有用的格言。

決定自己將忍耐之後,應注意讓心保持寧靜、放鬆,別讓[12]身、心變得緊繃。保持身、心放鬆。然後,你必須將心直接對準疼痛。

接著,你應試著貼近且密集地觀照疼痛,以便了知疼痛的強度與範圍——它有多痛?哪個地方的痛最劇烈——是在皮膚、肌肉、骨頭或是骨髓?如此貼近且密集地觀照之後,你才視疼痛的類型來作標記:「痛」、「刺痛」等等。

接下來的觀照,也必須緊密而準確地觀照著疼痛的範圍與強度,並依情況為每個疼痛做適當的標記。對疼痛的觀照與標記,必須精確、有穿透力,絕不能僅止於膚淺地觀照、只是機械化地快速標記「痛、痛」、「刺痛、刺痛」。你的觀照與標記,必須準確而密集。當你如此準確而密集地觀照時,你將清楚地體驗到,在四或五個觀照與標記之後,原本的疼痛會變得愈加劇烈。

當痛達至極點時,它會自行減弱、緩和,此時,你不應放鬆你的觀照與標記,相反地,你應該持續熱忱、認真地觀照每一種疼痛。之後,你將會親身體驗到,每一種痛在四或五個觀照與標記後,變得愈來愈微弱。某類的痛會變得愈來愈弱,另一類的痛也變弱;有的痛,則會轉移到其他地方。

當禪修者如此觀見痛的變化性質之時,他會對觀痛的練習,愈來愈感興趣。〔總之,〕持續精勤修行,當「定」(samādhi)與「智」(ñāṇa)變得更銳利而強大時,禪修者將體驗到疼痛隨著每次的觀照而變得更強烈。[13]

當痛達其頂點後,它通常會自行減弱。這時候,禪修者不應放鬆他的觀照與標記的強度,他必須以同樣的精進與準確度持續地觀照。然後,禪修者將親身體驗:痛會隨著每次的觀照而減弱;痛會改變位置,在其他地方出現。如此,禪修者會了悟到,痛也不是恆常的,它一直在變化,它會變強也會變弱。如此,禪修者便對疼痛的本質有了更多的了悟。

§1.2.2 觀痛與壞滅智

這樣地持續觀照,當定與智變得更強有力,而達到「壞滅智」(bhaṅgañāṇa)的觀智階段時,禪修者會像是以肉眼親見一樣,清楚體驗到,疼痛隨著每一次的觀照而完全地止滅,就像是驟然被拔除掉一般。

如此,當禪修者見到痛隨著每次的觀照而消失時,他了悟到:疼痛是無常的!現在,觀察的心已能戰勝疼痛。

隨著定與智更加深化,「壞滅智」銳利的人們,能夠在每一次觀照時了知到,不僅疼痛滅去,連能觀的心也隨之而滅去。

若是觀智特別銳利的禪修者,他們會清楚地看見三階段的滅去,也就是,當他觀照且標記「痛」的時候,「痛」先滅去,然後「覺知痛的心」滅去,接著「觀照疼痛的心」也滅去。[14]禪修者會親自體驗這些。

§1.2.3 觀痛時見三共相

如此,禪修者在心中自然地了悟到,痛不是恆常不變的,感受痛的心也不是,觀照痛的心也不是。這就是「無常」(anicca)。一連串的快速壞滅,像是一種折磨,也就是「苦」(dukkha)。這壞滅的現象,不受任何人控制,也無法避免,它有其自己的規律,即是「無我」(anatta)。如此,禪修者以智慧親身了悟到「無常」等的真理。

當禪修者依其自心了悟到,「痛」是「無常的」、「苦的」、「無我的」(不受控制)之時,在他對無常、苦、無我的洞察,達到明晰、徹底且決定的時候,他將能證悟向來所期待的「聖法」。關於如何觀察、標記「苦受」,以上的說明,已相當完整了。

§ 1.3 聞聲時的觀照與標記

在練習時,你可能會聽到外面的聲音,也可能會見到或嗅到什麼。尤其是,你也許會聽到諸如雞、小鳥的叫聲、敲敲打打的聲音、人車的聲音等等。當你聽到這些聲音時,你必須觀照它們並標記:「聽到、聽到」。你應試著這麼做,以便能夠做到只是純粹聽到,也就是,你必須試著不讓心跟隨那些聲音,不讓心被對聲音的想像給帶走。你應注意,讓聽到只是純粹的聽到,觀察並標記「聽到、聽到」。[15]

當定與智變得強而有力時,若你觀照並標記:「聽到、聽到」,那聲音會變得不清晰,像是從遠處傳來似的,或像被帶到遠方,或像愈來愈接近、或變得沙啞不清楚。如果你有這些經驗,那表示你已有能力觀照能聽的心。

以這個方式繼續觀照、標記,當你的定與智變得更強而有力時,你會發現,在觀照、標記「聽到、聽到」之際,聲音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消逝、滅去;能聽(聲音)的心識,也一個一個滅去;觀照、標記的心也同樣地滅去。觀智銳利的禪修者,能夠明確、清楚地體驗這些現象。

在觀照、標記聲音時,尤為明顯的是,聲音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滅去,即使是初學者也可能會有這個體驗。這些聲音彼此不再相連結,它們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滅去。例如,當禪修者聽到「先生」這個聲音,觀照並標記「聽到、聽到」,他會體驗到「先」這個音節先個別地滅去,「生」這個音節隨後也個別地滅去。如此,這些聲音斷斷續續地被聽到,以至於聲音所表達的意思變得模糊不清、難以理解。此時,變得顯著的,只是斷斷續續的聲音之壞滅。

當你體驗到聲音的滅去,你將了悟到聲音不是恆常的;當你體驗到觀照與標記的心也滅去時,你將了悟到能觀照、標記的心也不是恆常的。如此,你將了悟,聽到的聲音與能觀照的心都不是恆常的。這即是「無常」(anicca)。[16]一連串迅速滅去的現象,則像是一種折磨,是苦(dukkha)。

如何能免除這些折磨、苦呢?沒有辦法可以停止或免除它們。這壞滅之苦有其自己的規律,它是不受控制的,是「無我的」。如此,在觀照、標記「聽到、聽到」時,禪修者將能洞察無常、苦、無我的真理,並且證悟聖法。

§ 1.4 坐時觀照,即修四念處

在坐禪時,觀照、標記「上」、「下」、「坐」、「觸」,這和「身」(kāya)有關,所以被說為是「身隨觀念處」。觀照、標記「痛」、「麻」、「癢」,則和「受」(vedanā)有關,所以被稱為「受隨觀念處」。觀照、標記種種念頭「分心」、「計劃」、「想」等,和「心」(citta)有關,所以被稱作「心隨觀念處」。觀照、標記「看到」、「聽到」、「聞到」等,則和總稱為「法」(dhamma)的身、心現象有關,所以被稱為「法隨觀念處」。

如此,依據我們的恩師馬哈希尊者所教導的方式練習坐禪之時,其中便已包括了身、受、心、法四個念處的修習。關於坐禪,以上的說明,已相當完整了。

~引自《毗婆舍那實修教學》(南山放生寺出版)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11-5-2014 02:07 | 顯示全部樓層
受教了
發表於 11-5-2014 02:32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 {:7_362:}
發表於 12-5-2014 06:20 | 顯示全部樓層
未參透到·可能要睇多幾次先明
發表於 12-5-2014 11:21 | 顯示全部樓層
受教了...
發表於 26-5-2014 20:00 | 顯示全部樓層
要慢慢睇{:7_352:}
發表於 26-5-2014 20:07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會員登記

本版積分規則

QQ|小黑屋|手機版|網站地圖|聯絡我們|Privacy Policy|Unite Thai Amulet Forum (HK)

GMT+8, 26-4-2024 03:31 , Processed in 0.158953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