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會員登記
搜索
查看: 1184|回復: 0

[文章分享] 僧人·喇嘛·活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30-4-2014 17: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關於“ 喇嘛 ”一詞的來源和含義有多種不同解釋。元代楊瑀《山居新語》說:“聞有此說,未嘗目擊,問之剌馬可也”。“剌馬”即帝師。明代王士性《廣志繹》卷五說:“烏思藏所重在僧,官亦僧為之。其貢道自川入,俗稱喇嘛僧”。喇嘛僧指藏傳佛教僧人。清代的多部文獻都提及“喇嘛”,姚瑩在《康猷紀行》卷三和卷五對此也做了不同的解釋。國外有學者認為,“嘛”來源於藏文“bla”和“ma”兩個詞,“bla”一般被翻譯成“靈魂”、“精神”或“生命”,是“一種個體的生命力量,構成人的身體和大腦的根本支柱”。“Ma”首先作為一個否定的虛詞,意為“沒有”或“不是”;其次作為一個真實的、名詞的指示物;還作為表示“母親”的詞。因此,“喇嘛”一詞意為高的”或“高尚的母親”、“嚮往靈魂的母親”。

藏文“喇嘛”的本意是“上師”或“至高無上”,是梵文“古茹”(或古魯、拘羅guru)的翻譯對應詞。《藏漢大辭典》和《梵藏漢對照詞典》解釋:“古茹”有重、上師、深奧、大的、軌範師等五層含義,意指具有淵博知識的、受人敬重的上師或軌範師。

可見,喇嘛是對精通顯密教法、修行獲得成就而為人師表、引導僧徒進行密法修煉的高僧的尊稱。凡喇嘛皆僧人,但僧人卻並非都是喇嘛。喇嘛與普通僧人有區別,喇嘛是經過多年的苦讀和實踐而達到極高開悟的成就者。如果只懂得顯教教理,沒有修證成就或實踐經驗者,不能稱為“喇嘛”。因此,藏傳佛教視喇嘛為佛,具有佛的修養、佛的慈悲,象佛一樣引導眾生解脫。喇嘛是三世諸佛的本體,他總集三寶、三根本、三身,是過去諸佛的化身,未來諸佛的源泉,現在諸佛的補處,也就是替代法王。對於普通信徒來說,喇嘛是衣食父母,生活的引導者,知識的傳播者。喇嘛能規範人的行為,指導向善,沒有喇嘛的指導,弟子不會獲得任何成就。在寺院中,喇嘛與徒弟之間形成了一種比血緣關係更加親近的父子或師徒關係,弟子必須絕對服從喇嘛,而喇嘛對弟子實行一系列考驗,以證明其信仰的堅定性。有時,即使弟子對喇嘛不滿,也不敢言語,不敢不拜。弟子的順從是全面的,他必須把自己的身、語、意和財產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喇嘛。

藏傳佛教把喇嘛分為根本喇嘛和傳承喇嘛兩種,作為所敬重的四寶之首。每個宗派也有自己的劃分,如寧瑪派把喇嘛分為心性喇嘛和明有喇嘛,心性喇嘛又分九種,明有喇嘛分六種。

何謂活佛?目前有五種解釋:活佛是活著的佛;活佛是佛;活佛是由神佛化現而來的肉身;活佛是人間佛陀的化身;活佛是喇嘛。元代詩人韓邦靖《宮女行》中寫道:“更崇番僧取活佛,似欲清淨超西天”。這是最早提到活佛的漢文文獻。“活佛”的藏語名稱是“朱古”(sprul-sku) ,意思是“變化身”,也稱“央斯”(yang-srid),意為“再生”或“後有”。蒙語稱“呼畢勒罕”,意為“自在轉生或再生”。

“化身”是佛教法身、報身、化身等三身之一,意為順應所化眾生的機性,隨三界六道的不同狀況和需要而變化的各種形象。法身不顯,是本空有;報身時隱時現,如陽焰;化身隨機顯現,是色有,或有形體,他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隨緣受生,是​​佛的變化身。

活佛與佛陀既有區別,又相聯繫。其不同在於他只作為佛的化身出現做事,不是佛陀本身;其聯繫在於,喇嘛意味著已修得成就成為佛身,死後按照教規尋找他的轉世靈童,也就成了“活佛”。但是,喇嘛並不都是活佛,而一位新活佛轉世必須在學有成就的喇嘛中出現。或者說,唯有喇嘛才有資格和機會轉世成為活佛。因此,有時活佛也被稱為喇嘛。在藏傳佛教看來,佛是在喇嘛的基礎上出現的,沒有上師不會有佛陀。同樣,沒有喇嘛也不可能有活佛,只有淵博佛學知識和極高修行成就的僧人(喇嘛)去世後,弟子們才為緬懷他而尋找其轉身,建立活佛系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會員登記

本版積分規則

QQ|小黑屋|手機版|網站地圖|聯絡我們|Privacy Policy|Unite Thai Amulet Forum (HK)

GMT+8, 20-4-2024 12:53 , Processed in 0.15741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