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會員登記
搜索
查看: 1583|回復: 2

[佛教新聞] 印順導師的泰國佛教見聞錄(5)

[複製鏈接]
頭像被屏蔽
發表於 3-8-2011 00: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講於善導寺──

泰國佛教的一般情形

   四、僧眾與信眾的關係:宗教的存在與發揚,主要為對於民間,做些什麼事,而能與
信眾起著密切的關係。泰國的佛教,能夠普遍深入民間,成為每個人民的精神寄託,這自
然不能不歸功於僧眾。然而,泰國的出家人,並不如一般大乘佛教徒說的,怎樣走入社會
,去辦許多事業,以贏得民眾的好感,他們只是嚴守出家的本位。但怎能與社會發生關係
呢?

  第一是供僧:在泰國,凡在家人家裡有事,如新屋落成,店舖開張,或結婚,生小孩,
做壽,有病,或死亡等等,都請僧供養,或請到家裡供養,或備好飲食,等出家人早上出
來托缽,恭敬地奉與他們。僧眾受供之後,就給他們回向祝福。這種乞食與供僧制度,使
僧眾與信徒間發生緊密的聯繫。


  第二是說法:每一寺院,都有固定弘法的日期,普通是每週一次(不用禮拜日,因這是
西方神教所創說)。佛教的古法,是以月亮的盈虧來計日子。如初一、十五、初八、廿三
,在中國的叢林裡,即為放香(休假)日;泰國則以此四天為佈教日。一般民眾,每逢佈
教日,可以聽法。這樣,一方面是信徒供僧,一方面是僧眾說法,佛教與社會,宗教師與
民眾之間,無形中就接近了。在中國,信徒家裡死了人,就請和尚念經拜懺。泰國民眾如
遇此等喪事,則供僧;或在死者的遺產中,拿出一部分來修建寺院,印贈經典。雖也有到
寺裡請僧超度的,但較少,時間也短,不像中國那樣,幾乎以念經拜懺為職業。總之,他
們從小孩生下來,到大了結婚,乃至死亡,一生都浸潤在佛化生活中。所以泰國的出家人
,雖不問世事,不辦社會事業,但卻與社會接近,聯繫著廣大的徒眾,使佛教獲得了全面
的開展。


  五、出家眾的生活情況:泰國僧眾的生活,可說與釋尊時代的生活方式,是比較接近。
如穿衣服,因為天氣暖和,確能遵循三衣的規制。三衣是五衣,七衣,大衣,都是佛在世
時的樣子。衣服簡單,不像我們中國,單的夾的棉的,鞋子帽子一大堆。不過他們的三衣
,一律黃色,是否符合古制,是很有問題的。至於吃飯,也仍遵行佛世的托缽制度。


  在曼谷,每天早晨六點鐘至六點半,滿街都是托缽化食的黃衣僧,其中也分兩派,一派
用手捧著,一派比較方便,用絡缽囊掛著。化食極容易,一刻工夫,每人的缽裡都滿滿的
,可見泰人的信心是怎樣了!泰國的出家人,差不多每人都有一少年跟侍,僧王僧官則不
止一人。這都是民眾自願送到寺裡服務的,一面為出家人做事,培福,一面學習禮儀,聽
出家人講佛教故事等。這些少年,住在寺裡,飲食也是出家人化來的飯食。他們每天化一
次,就夠自己吃兩餐,小孩吃三餐。當天化到的,當天吃完,不留過明天(這是佛制)。


  泰僧的經濟生活,穿衣,吃飯,都簡單而容易解決。我時常感覺到,中國的出家人,一
天到晚,為衣食而忙。從前的寺院,或靠田產收租,或靠香火,靠遊客,或做經懺來維持
生活。終年為應酬忙碌,真正的佛事,反而做得少了。泰僧因實行乞食制,寺裡沒有廚房
,沒有居士到寺裡吃飯,省卻許多人情俗事。再談到住的問題,泰國的寺院,佛殿和僧房
是分開的,供佛的殿堂,空明高廣,而並不住人。即管理佛堂的香燈,也不住在裡面。在
一類功利者看來,也許有點惋惜,其實應該這樣,才能使人發生清淨莊嚴的感覺,培養信
徒的宗教情緒(日本等寺院,都是不駐兵及機關借用的)。


  僧眾的住房,都在佛寺邊,清靜適用,會客室等,也有現代化的設備。但僧房,睡床,
都極簡單,僧皇也還睡的小床。因佛教制度,不許比丘睡高廣大床。出家人對於寺院的修
建,是不消勞心的。寺院是佛教的,三寶的,如損壞了,就應由信眾修理;僧眾只是提議
興修而已。若房舍圯壞,而當地的信徒不肯發心,那就離開,另找別寺棲身去。事實上,
他們的寺院,大都是清淨莊嚴,不會壞到沒有人修理(除了特殊情形,如大城寺院的大破
壞)。


  就是鄉下,人口少,寺院規模小些,也決不致破爛不堪,無人聞問。泰國的出家人,不
愁衣食,不愁住處,就是醫藥、交通等問題,也都能夠獲得解決。曼谷有一僧伽醫院,設
了二千五百病床,凡出家人有病,便可以免費住進去,醫藥飲食一切成就。同時,市區裡
的公共汽車,出家人乘搭,不必買票;只有長途汽車,才要費錢。好在出家人平時沒有事
,也很少外出遠行。


  泰國佛教,因為尊重佛制,出家的大致都能依律而行,所以生活簡單,衣食住行易於
解決,而省了許多麻煩。僧團容易清淨,信徒也才能生起信心,恭敬供養。我國出家人之
所以不受社會尊重,甚至不能為信徒所尊敬,大約有兩種原因,即金錢和男女的糾結。只
要有一問題發生,就會被人輕視,令人退失信心。寺裡有田產的,出家人當然要收租,佃
戶便難得歡喜。有錢放利息的,往往引起糾紛。或是大殿要修理,佛像要裝金,向施主們
去募化。僧眾自己去乞化,數目又大,次數又多,其中或有些不盡不實,有些人便會引起
反感,退失信心。男女問題,不但犯戒受人輕毀,就是並非真有穢行,如不能避世譏嫌,
太多接觸,就會引起誹謗。


   泰僧是奉行小乘律的,對此特別重視。為了減少惡緣,避免譏嫌,出家比丘,就連跟女
人身體碰一碰,也不可以。在公共汽車上,如果中間沒有男人隔開著,即不可與女人同座
。所以在大都市,出家人走路要特別小心,否則一不留神,碰上女人的身體,便不得了。
好在泰國的婦女們,見到了出家人,都懂得規避。從泰僧的這些生活情形,可以說,困擾
佛教的兩大問題──金錢和男女,在泰國的出家人,是大體解決了的。因為他們的衣食住
行,都能獲得解決,而不致貪得無厭;而男女之間,又是遠離得那麼認真。這自然能成為
比較和樂清淨,受人尊重的僧團了。

 泰國民眾對於出家人的恭敬,真是到了極點。居士向出家人禮拜,出家人不要還禮,也
不必說客氣話。如遇有與人談話,那麼你談你的,拜由他拜,這並不失禮。因為他們禮拜
出家人,是恭敬僧寶,自己修福,不是為了客氣。一般民眾,經過出家人前,總是低著頭
,從旁邊輕輕走過。若有什麼話要跟出家人說,則先蹲下來,雙手合掌,然後低聲說話。
信徒供養僧眾,如毛巾等日用品,要是中國,交給寺裡當家的去分發就算了。但在泰國,
施主會親自端著物品,一一奉送,一一敬禮。他們恭敬出家人,決不是一個兩個或少數人
,而是恭敬整個佛教的僧寶。

  凡是出家人,不管老的少的,只要剃光頭,穿黃衣,具比丘相的,就是代表僧寶,要恭
敬供養,一律平等,絕不分相。中國人不大懂敬僧的意義,在家信徒,只知道供養自己的
皈依師,或有名的大法師。我在香港,曾聽到一位居士說:「只要有道有德的法師,自然
有人供養」。這是錯誤的,如有道德有學問的才供養,那麼那些初出家的,學德還不足的
,又有什麼人去供養?時常聽人說,某法師才是僧寶;言外之意,即是其他都不成。

  所以有些居士,對師父或大法師,也恭敬禮拜,但若見到普通出家人,則頭仰得高高地
,理都不理,好像這些年紀沒有他大,學問沒有他好,就不足以代表僧寶了。這種觀念,
障礙了出家佛教的合理發展,也即是對於恭敬三寶的意義,沒有正確的理解。在泰國,情
形便不同。據說,從前某國王出去,跟一個出家人相遇,他們原是相識的,出家人就和國
王致敬,國王大不愉快。他說,我是白衣弟子,你是比丘,怎好向我行禮呢?我們這次到
泰國,華僑告訴我們,有人向僧人合掌或禮拜,千萬不要跟他客氣。看見小孩子,也不要
摩他,不可起來與人拉手。總之,泰國人士,由上至下,非常敬僧;從這裡看出了泰國佛
教的興盛。


  六、念咒:泰國的密咒非常盛行,在二十萬出家人中,至少有兩千多咒師。這些念咒
的出家人,據說也有許多神奇靈異。民間對於咒師們,極具信心,如逢病患,或家庭不順
,都請咒師念咒加持。甚至想發財,買獎券,也去請教咒師,以致僧皇不得不下令禁止咒
師為信徒指示獎券號碼。但民眾仍然趨之若騖,想盡方法,以求得咒師的一點暗示。

  本來,佛教從印度傳到錫蘭,又從錫蘭傳入緬甸和泰國等地。根據巴利教典,是不應
有此密咒流布的。但從古代的佛教史實看,則錫蘭、泰國、高棉一帶,實在也有大乘,也
有密咒,不過後來衰微了,成為純粹小乘教的世界。大乘教義雖然無存,而過去所流行的
密咒,卻仍師承下來。他們原為師師相承,傳承下來,經過時間太久,也不知道究竟從什
麼時候開始。大家祗有信仰,認定它與巴利三藏不相違而已。


  七、總結:泰國一般人民,對佛教的信心非常好,可說真正表現了「信敬」二字。普
通在家信徒,論修行,只是三皈五戒,布施作福,就滿足了,不像我們中國行門之多,理
想之高。這也許是泰國民眾知識水準稍低,故對佛法深義,以及信佛所應實現的崇高理想
,未能深切重視。然也因為如此,泰國上下一致,人人信仰,佛教傳布普遍,而並非少數
人的佛教。將來,若能配合高深的教義與行持,使佛教得到更合理、更正確的發展,那才
是人類渴望的佛教呢!(常覺記)
發表於 3-8-2011 01:01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
頭像被屏蔽
發表於 5-8-2011 02:36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6_326:}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會員登記

本版積分規則

QQ|小黑屋|手機版|網站地圖|聯絡我們|Privacy Policy|Unite Thai Amulet Forum (HK)

GMT+8, 29-3-2024 22:21 , Processed in 0.15116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