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會員登記
搜索
查看: 893|回復: 1

[開示分享] 嘎瑪仁波切:生活中處處是佛法,人成即佛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9-11-2018 09: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一天摩訶利王子專程前來聆聽佛陀講解《帝釋所問經》,由於佛陀生動的闡述,讓王子認為佛陀必定認識帝釋,於是摩訶利王子就請問了佛陀。佛陀:“摩訶利!我確實認識帝釋,而且也知道他如何能成為帝釋的。


  
帝釋的前世曾經是摩卡拉村子一位名叫瑪伽的年輕人,瑪伽召集三十二位同伴,日常一起熱心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生活謹遵善人法的標準,一生奉行七項義務:


  1.奉養父母。


  2.尊敬長者。


  3.言語溫順。


  4.不背後說人閒話。


  5.不妒忌、不貪婪。


  6.說實話。


  7.不發怒。


  
由於瑪伽在那一世具足無數的善業和正確的德行,所以在他死後能往生天界成為帝釋,而他的三十二名同伴也成為天人。“


  
生活中處處都是修行修心的對境。我們依賴佛陀的教育實踐佛理,並非指是要讓我們與世間格格不入,成為一個不食人間煙火,只懂拿著佛珠秀身份的“偽教徒”。滿口的經文咒語,行為與處事上卻傲慢無理,處處傷人。這不是佛陀宣導我們如實觀察世間苦並升起強烈出離心的本意。我們一反常態不入流,還處處招人煩的行為,只是我們自己拿了佛教徒的名號,重新樹立更頑固“我慢”的姿態。


  
佛陀如實告訴我們世間苦、空、無我的真相。但其本意是要我們如實觀察世間一切因緣合和的無常本質,不要因此而執著,要去深思快樂背後所隱藏的苦。一切行為的動機都是對於“我執”作用所蔓延開來的貪、嗔、癡、慢、疑,這些習氣的輻射讓我們自私自利,很少真正放下自己而為他人全心付出。佛陀要我們如實面對自己的劣根性,與頑強的我執較量,放下為了滿足貪心和欲望的一切出發點。但並不說明我們就要什麼都不做。恰恰相反,如果我們懂得在心上放下,事上不放下,用大愛的姿態處理好世間法,處處學會捨棄這個無理的自我,從點滴處做好人做好事,慈悲喜舍地將佛理用在生活中。這才是至高的人間佛法。如果我們擁有智慧和慈悲,無論觀察哪裡,哪裡都會有佛法,處處都可以修行修心。“菩薩是因眾生而成佛的”!沒有世間的人、事物、環境的影像作用,我們是很難發現自己的不足,而只會沉迷於自我的滿足中。


  
我們要真正依照佛陀的方法來訓練自己,讓心不是一味地賓士,情緒不是無止境地放縱。但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把“我執”慢慢地淡化,從而指導我們行為作用的表現一定是尊敬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以往的嗔心、嫉妒、傲慢漸漸被慈悲、智慧和大愛的行為取代,在我們的觀念中會慢慢樹立,並從內心懂得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生命都是很短暫的,彼此之間都是過路客,但有緣相聚,無論敵親,這個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與愛,但凡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都是有緣眾生,可隨時都有可能分離道別。在這短暫的時間裡,要能夠彼此珍惜緣分,這個世間沒有一個生命是可以因為我們的自認強大而輕易藐視和不尊重的。


  
人間處處是佛法!要明白“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做好世間人,行好世間事。對於佛法的修行,對人、對事、對境是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善待所有有緣眾生,感恩戴德地知足常樂,人做好了離成佛也更近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1-2021 19:07 | 顯示全部樓層
學習了
回復 贊好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會員登記

本版積分規則

QQ|小黑屋|手機版|網站地圖|聯絡我們|Privacy Policy|Unite Thai Amulet Forum (HK)

GMT+8, 20-4-2024 09:08 , Processed in 0.14912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