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會員登記
搜索
查看: 880|回復: 5

请问师兄们有关涅槃的问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9-10-2018 19: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请问师兄们:文殊师利菩萨说的“涅槃门”,是不是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这段经文说的“涅槃门”?

文殊师利菩萨言: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16-10-2018 09:44 | 顯示全部樓層
  
这个问题有一位师父回复了我。

    以下就是回复内容,愿望大家早日能够入这个“涅槃门”:
   
阿弥陀佛!
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二者所入之大涅槃是一个,入门的方便不同。
楞严经是以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一门深入,即所谓:一根即返源,六根成解脱。
涅槃经如你所引之文:“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应是以般若观智,照见五蕴皆空,解脱一切苦厄。

昨天晚上从外面回来,上来看到有个师兄提到“四念住”的事,我还未回复他就上床睡觉了。还未睡着忽然身体内有一股气流往上涌,我只好坐在床上打坐,身体慢慢平静了。
   
        这时我就想起了前面讲到的这个问题有一位师父回复了我,里面的一段内容:涅槃经如你所引之文:“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应是以般若观智,照见五蕴皆空,解脱一切苦厄。
   
       过了一会我就想起了文殊师利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第二天就写下以下这段学习方法:
回復 贊好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16-10-2018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下面继续深入学习大般涅槃经,希望师兄们关注“有关涅槃的问题”这个话题,发表意见。
   
    大般涅盘经遗教品第一:  “阿难,如汝所问,佛涅盘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下面用上面“四念处”这段经文与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这段经文进行分段对照学习,进一步理解“四念处”的有关内容:
  
  一、 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二、  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三、   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四、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回復 贊好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4-12-2018 10:40 | 顯示全部樓層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


《楞严经》卷六: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回復 贊好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6-12-2018 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回復 贊好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1-2019 08:07 | 顯示全部樓層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学习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当我读到:“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在那篇文章中,“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下面将我的经历分几步简单介绍”中我写到:

   
       第一步:通过反闻等方法让自己的识心慢慢静下来,有时还要结合用念佛、持咒、修止观的方法才能做到。同时用观呼吸等方法让身体有充足的能量,这样才慢慢听到更多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外面的天地有很多自然之声,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同样也有很多自然之声。
   
      第二步: 坚持修习就会发现这些声音的轨迹,每个轨迹的声音都有相同和不相同。最后那一个轨迹结束后又会重头再来,反反复复。第二次速度比第一次快,声音也比第一次静。反反复复听下去,到后来也很难分出是什么声音,是在那一个轨迹。因为这个时候听到的声音也差不多,只能凭感觉大约判断在那个位置。人与宇宙是一体的,人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大宇宙会有各种声音,有一种规律。小宇宙也会有各种声音,同样也有一种规律。

     第三步:学习有关禅定知识,通过声音、觉受和轨迹进行分出各种禅定。

下面说说我是怎样用声音来分别禅定的: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二禅有四支,即内静、喜、乐、一心。这两个禅定可以根据共同特点(喜、乐、一心)来分别,有三种声音,。
           三禅共有五支,即舍、念、智、乐、一心。三禅按乐、一心两种来分别就两种声音。四禅共有四支,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四禅按一心就一种声音。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5、灭尽定。这几种禅定就按一种。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沉。空无边处定比较空荡,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

以上是基础,有了以上的基础就容易分出下面三个禅定。
下面三个是:
      1、九次第定又名“炼禅”。能于一座中,从初禅节节升进,依次进入二、三、四禅、四无色定,最后进入受想灭尽定,中间无一异念间断,共经过四禅八种定加受想灭尽定,凡九级阶梯,次第升进,故名“九次第定”。
      2、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九次第定修习纯熟后,进一步锻炼,达到不但能从初禅沿九个阶次很快地一级级直上,进入灭尽定,而且能从灭尽定中很快地逐级下降,退归于初禅,有如印度一带被视为动物之王的狮子,不但能奋迅前行,而且能奋迅后退,故名“狮子奋迅”。
      3、 超越三昧又名“修禅”。狮子奋迅三昧的功夫纯熟,进一步锻炼,达到能超越九次第定逐级升进的阶梯,随意出入于任何一禅,不仅能顺超,从低层次定或散心直超一至数级而入高层次定,而且能从高层次定直接退入低层次定或散心。

说说练、熏、修禅这三种禅定的相同处和不相同处:
       练、熏都是按顺序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再往下,一个慢一个快。修禅也是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后再往下。再往上时在每个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往下时插入散心,好像是在炼禅的每个禅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在练、熏、修禅反复转几圈时,修禅转得很快,灭受想定和散心与其他定几乎同时运作。好像是熏禅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到后来很小声甚至没声了,然后又有声。在定中还有一种声是共同的,应该是气流声吧。观定要观有变化的声,如果是念佛、持咒、参禅、观呼吸就无所谓。
   
    通过反反复复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
      
      第四步: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对照:

     这个过程经历差不多五个月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有新的体悟。每次出现前都会有一个信号,就是会想到观世音菩萨到了,过一会真的见到观世音菩萨身影。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身影在我左边,我就不注意左边就注意右边 ,这时右边就出现观世音菩萨。我注意前边也一样。这都是 练、熏、修禅定反复转几圈时才出现的。

      如果问到修这个法门难不难?我会说不难,只要有内听能力就可以修了,后面是步步深入。
  
      文殊师利菩萨: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回復 贊好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會員登記

本版積分規則

QQ|小黑屋|手機版|網站地圖|聯絡我們|Privacy Policy|Unite Thai Amulet Forum (HK)

GMT+8, 26-4-2024 02:06 , Processed in 0.15305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