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新會員登記
搜索
查看: 1920|回復: 8

[開示分享] 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大误解——慈诚罗珠堪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6-3-2012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大误解——慈诚罗珠堪布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
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
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
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
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
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
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回向。


回向即是回转善根,有所趣向,把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尽快得以实现。所以,为了达到某特定目的去行善,可以陈述或心中忆念所求之事而回向,同时以广大无私的发心把这些功德回向给其他目的甚或法界众生,还可以令自己的善根增长广大,乃至无量无边。最好按印光大师的开示,先将善根回向法界一切如母众生(暂时离苦得乐,究竟往生西方,同成正觉),然后再进行别的回向。


回向殊胜——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建议有心人细看几遍,若能掌握这一方法,则日后修行必定事半功倍,因正果圆。后面提供了电子书下载方式)
  回向的含义是什么呢?譬如,有十个人,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而其他九人却没有,现有的食物本来可以被拥有者独享,但他却舍不得,而愿与其他九个人共同分享。回向的含义也与此类似。人们在行善时所造的善根,能够获得善报,但大乘的修行人却不愿独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将它分给普天下所有的众生,这就是回向的内涵。

  回向有两种,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无毒的回向。所谓“有毒的回向”,就是有执着的回向。《般若波罗密多经》里讲过,凡是有执着的善根,就象有毒的食品。虽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时候,也许还会感觉味道鲜美可口,但当毒发之时,就会痛苦异常。同样,有执着的、不是三轮体空的善根,虽然也会带来一些临时性的善报,但因为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终脱离轮回的痛苦,反而会引发众多苦受。
  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着的回向、无缘的回向,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的回向,这是薄地凡夫所无法做到的。我们现在只能做相似的无毒回向,这种回向不是指以中观的逻辑来抉择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忏悔文》里所讲的方法,真心诚意地进行观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这种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很多经书上说过,这虽然不是真实的无毒回向,却可以代替无毒回向。例如,在放生过程中所造的善业,该如何回向呢?我们应一心一意地想: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如何回向他们的善业,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业,这就是无毒的回向。当然,我们也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胜的回向。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诵从“文殊师利勇猛智”至“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八句两个偈颂。龙树菩萨说过:这八句两偈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以,仅念这八句就等于念诵了全部的《普贤行愿品》。这种回向不但简单易行,同时又是相似的、清净的无毒回向。

  做了善事以后,一定要如理回向。因为善业在没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损坏。什么情况会毁坏善业呢?
  第一、发瞋恨心。在大乘佛教里,所有烦恼中最严重的就是瞋恨心。生起严重的瞋心,立即就可以毁坏一百个大劫所积累的善业;
  第二、自诩功德。例如,某人在念了一亿文殊心咒以后,故意在他人面前卖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夸夸其谈地宣传自己如何了不起,这样也会毁坏自己的善业;

  第三、于善生悔。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生起后悔心:“我当时的放生是在浪费钱财,是不应该做的。”像这样的后悔,就会立即毁坏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业;
  第四、颠倒回向。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后,如果这样回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人,从而消灭我的怨敌某某人。”这就是颠倒回向。凡是以贪瞋痴为根本的回向,都叫颠倒回向。这样回向以后,虽然有可能成熟其所发的恶愿,但在此果成熟以后,就再也不会产生其它的善报。
  如果我们不及时如法地回向,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即使再多、再殊胜的善根,都会被毁于一旦。在这些毁坏善业的因素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是瞋恨心,它能毁坏难以计数的善业,对凡夫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后必须立刻回向。
  如理回向之后,善业是否便不会被毁坏呢?如法的回向,特别是在为菩提而回向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善根是不会被毁坏的。这就像在计算机中保存文件一样,在文档保存好以后,通常是不会丢失的。
  此外,回向应当与发心相应。我们的发心如果是为一切众生而行善,最后也要为一切众生而回向。前后不应该是矛盾的,如果发的是菩提心,回向却是为自己就不合理。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我们既不能为这一世的圆满——自己的健康、长寿、发财而回向;也不能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而回向;而是要为证得菩提、获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这是最殊胜的回向。这样回向后,善根生生世世也不会穷尽,其善果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却永无完结之时。因为善根已经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证得菩提之前,它们是不会消失的。
  回向和发愿有何差别呢?在行善(如放生)时,造了善业,以此善业为前提,于行善后所发之愿,即是回向。平时,不以所造善业为依托的发愿,即是普通的发愿。如看到佛像、佛塔时,于其前发愿“祝愿我生生世世……”,这就不是回向而是发愿。回向和发愿的差别在于有无行善,有无所回向的善业。
  在此,还有一些需要强调、值得注意的事项:

  第一、作为一位大乘修行人,无论在发愿或回向时,首先应当发誓:“祝愿我在从今乃至菩提间的生生世世中,即使为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也不伤害任何一个有情的性命,即使众生的一根毫毛也决不损坏。”当然,因为誓言一定要做到,如果这种发誓暂时无法完全做到的话,做为大乘佛子,最低限度也要这样发誓:“祝愿我在从今乃至菩提间的生生世世中,即使为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也决不故意伤害众生的生命。”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修学大乘佛法就无从谈起。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让自己尽早发起并实现前一种无上、伟大的誓愿,并将其作为目前的修行目标与奋斗方向。

  第二、佛经中记载:每当我们回向时,无论所做善业是大、是小,决不能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从而获得转轮王的果位或者健康、长寿……”等人天、声闻乘之愿;而是应该发愿:“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生生世世成为众生的怙主(怙主指救度众生的人),成为度化众生的人。”这样专心致志地发愿回向,就是大乘菩萨的回向。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回向。
  回向时,如果想简单,就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中的那八句二偈;如果想广繁,也可以选择其他较长的回向文。如《入菩萨行论》的最后一品是回向品,其中的内容都是大乘菩萨的回向,念诵这一品的颂词也很殊胜。

  但值得注意的是,发愿文、回向文有无加持力,与其作者有极大关系。像我们这样的凡夫能否写回向文呢?如果自己发心清净,此清净心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我们写的回向文本身却没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万遍,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回向文的作者最好是登地菩萨,至少也应该是加行道高层次的证悟者,只有他们的语言才会有加持力,平时我们也应念诵这种回向发愿文。


哪些颂词适合作回向文?可自编回向颂吗?怎样作回向才圆满?
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去行善,比如为了某上师长久住世而放生或者为了某人的健康而诵经,应该怎样回向?可以把这些功德同时回向给别的目的,甚或法界众生吗?
  谢谢!8、24

圆勒法师答:
佛经中或圣者菩萨所造的颂词适合作回向文。因为大乘圣者已经现见无我法界真谛,断除了无义我见,以他们的智悲,能够真实利益众生,而如果以虚妄分别心自编回向文,则不一定对众生有利益。
  由于大乘的修行是以大悲下化众生,大智上求菩提,而且远离众生相和菩提相的缘故,所以需要回向三处——众生、菩提和实际。最为殊胜圆满的是安住于三轮(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善根、回向之处)体空中回向,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修行人,可以这样发愿: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作回向。然后一心一意念诵回向文,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入菩萨行论?回向品》等。以普贤大愿的普皆回向,可以遣除狭劣的障碍,相应自己平等广大的心性,即使微小的善根也能无有穷尽、周遍法界。如《慧海请问经》说:“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得菩提其不尽。”相反,如果没有以大乘发心而回向,善根就会以我执之力成为狭小,而且中间还会被嗔心、邪见等违品摧坏。即使未被摧坏,也只是一种世间善根,获得一次、数次善果就会彻底穷尽;或是小乘善根,极果也仅能获得阿罗汉的果位。
  回向即是回转善根,有所趣向,把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尽快得以实现。所以,为了达到某特定目的去行善,可以陈述或心中忆念所求之事而回向,同时以广大无私的发心把这些功德回向给其他目的甚或法界众生,还可以令自己的善根增长广大,乃至无量无边。最好按印光大师的开示,先将善根回向法界一切如母众生(暂时离苦得乐,究竟往生西方,同成正觉),然后再进行别的回向。
并不是回向到某处,就不能再回向到另一处(打比方说,并不是回向了法界,就不能再单独回向给自己的上师、父母等),为什么呢?这个善根不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心性都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没有时方和方分的边涯,只要以广大的发心摄持,将心量放开,善根就能无有穷尽。





念诵祈祷回向的时候最好要依仪轨,不宜自己编一套
达真堪布

发菩提心一定要通过发心仪轨,如果没有仪轨的话,发菩提心不一定如法。我们为什么要按照仪轨?仪轨是从佛那里一直传到现在,历代祖师们都是通过这些方法才发出来菩提心,才解脱成就的。我们一定要按照仪轨来发菩提心,发愿,回向,这样才能达到圆满。   



现在人都愿意自己“创作”,早晚课也是自己随便定,一会儿念阿弥陀佛,一会儿念《大悲咒》,一会儿念《金刚经》,一会儿念《楞严咒》,这样不可能有任何的加持和成就。在藏地也是,那些老人没有什么文化,长的仪轨不会念,上师如意宝为了方便这些人,也传承了很简单的四句发心和四句回向的仪轨。但是有的老人还是不念,自己发愿,说了很多,始终也没有到位。回向的时候也是,回向给这个,回向给那个,“我杀的什么什么,欠的什么什么……”这都不是清净的因缘,也不是清净的心。  


尤其是藏地那些老太太,特别愿意绕佛、绕塔、转转经轮,天天绕,也知道要发心、回向,但是她们不懂佛理,所以始终说不到位,做不到位,这都不如法。我来到汉地一看,也有这种情况。我问很多人:“你上的早课是什么?是寺院里的吗?还是师父、上师给你安排的?”他们说:“没有,我自己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早课先念《心经》《大悲咒》,然后念这个念那个,但是始终没有到位。   


早课也好,晚课也好,每个修法都有前行、正行和后行。但是很多人做的时候没有前行的修法,没有正行的修法,也没有后行的修法,都混杂在一起,这不是盲修瞎练吗?   


修行有两个关键。第一,你修的必须是正法,如果趋入邪道,下场只有一个——下地狱。第二,一定要有完整的仪轨和修持方法,否则念得再多也不会成就,白白地浪费了解脱的机会。


我们一定要按照仪轨来发心。发心的内容里有皈依,皈依了就受皈依戒了;通过仪轨发菩提心,就受菩萨戒了,发菩提心和受菩萨戒是一个过程。无论受什么戒都一样,有皈依的基础,才能得到戒体。我们受八关斋戒也是,首先是皈依、发心,然后才受戒,我们的仪轨都是这样的。显宗《俱舍论》里也有这样的说法:谁都可以受戒,谁都能得到戒体,但是没有皈依的人,受戒不能得到戒体。所以在这一点上,显宗、密宗是相同的。   


发愿文也有很多种,我们主要念的是《普贤行愿品》和《大圆满愿文》。诸佛菩萨的愿望都包含在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里,普贤菩萨的愿就是《普贤行愿品》的内容,没有普贤菩萨的愿不能解脱,不能成佛。想修持大圆满法,就要用心念诵《大圆满愿文》,这样才能证得大圆满法的真理。   


如果发心、发愿、修正行的时候做不到清静圆满,那么永远也修不成清净圆满,因为方法有问题。尤其是有些爱耍小聪明的人,自以为很有智慧、很有见识,自己编造课诵、仪轨,这样做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还有罪过。你已经违背了佛法,破坏了法身,这个罪过不是一般的罪过,这叫诽谤佛法、破坏法身,你要承担因果的。   


仪轨是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发心、发愿。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要有方法,如果方法不正确,做什么也不会成功。发心、回向都要通过方法才能达到圆满,自己认为发心、回向了,实际上没有到位,就等于什么都没做。   


如果你真的成就了,真的成佛了,你是个大成就者,是个佛菩萨,那你完全可以自己说了,也可以自己编。这样你说的和佛说的也没有什么区别了,你说的是真言,编的也是经文了。如果你没有成就的话,你说的只是一般的语言、不清净的语言。佛说的是金刚语,叫真言,里面有我们看不到、想不到的东西——加持力。就象表面同样的两杯水,但一个是白水,一个是甘露,白水喝了只能解渴。甘露看起来也是白水,但喝甘露不仅能解渴,还能消除业障、增长智慧,因为其中有佛菩萨的力量。   


任何人都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这是一般的语言,里边没有力量。金刚语、真言是佛菩萨、大成就者说的,有消业、增长智慧的力量。一个是语言,一个是真言,这两者完全不同。真言是从真心里流露出来的。语言实际上是假的,因为不是从真心里流露出来的。假言就是假药,吃假药就不能治病;真言才是真药,吃真正的药才能治病、才有意义。   

一定要按照经论续部里的仪轨和方法来做(显宗里是经,密宗里是续,显宗里是方法,密宗里是仪轨)。我为什么强调这些?因为现在这个问题很严重,很多人都自己定、自己创作。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不懂佛法、不懂佛理。想做你就要按照仪轨、按佛说的真言去做。佛以前怎么说的,你也那么说;上师们怎么说的,你也那么说,一个字不落,一个字不加。



注:时间充足,最好念《普贤行愿品》颂词全文作回向。
否则以《普贤行愿品》中的精华八句也非常殊胜。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诵从“文殊师利勇猛智”至“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八句两个偈颂。龙树菩萨说过:这八句两偈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以,仅念这八句就等于念颂了全部的《普贤行愿品》。这种回向不但简单易行,同时又是相似的、清净的无毒回向。   

 樓主| 發表於 26-3-2012 02:21 | 顯示全部樓層
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现在很多人总是回向给某某人,这样不圆满。我们为了什么念修金刚萨垛?是为了早日修持成佛,成佛之后是为了救度众生。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忘记一切父母众生,回向的时候也应该回向给一切众生,愿自己所做的功德、所积的福德、所种的善根,都成为一切众生解脱、成佛的因缘。
我们回向的对境是无量的,回向的功德也是无量的,这是使功德得以圆满的一种方法,一种善巧方便;回向的对境大,自己得到的功德就多。为自己、为某某众生回向,你得到的功德就特别的小,因为你的对境小、心量小。首先是皈依,要真正有皈依上师三宝的决心。然后是发菩提心,要有度化无量众生的广大愿心。还有,要懂得轮回的过患,并深信因果不虚的道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修法。
以上节选自
金刚萨垛修法的三个殊胜  达真堪布



请教法师:关于回向之前先作随喜的问题。  
益西彭措堪布在《金刚萨垛修法如意宝珠讲记》里开示,回向之前先要作随喜。请法师再详细开解一下,这样作的必要以及具体的行持方法。

圆勒法师答:
回向之前为什么先要作随喜呢?我们知道,一切善业都有对治恶业现行的功能,随喜这一善业,亦不例外,当心中生起随喜心时,它的功用是很自然地已对治嫉妒恶业的现行。并且,随喜是一种令善根无尽增长的善巧方便,如果对于自他所造的一切善业,不作随喜,可能会依靠嫉妒的恶业而障碍了善法的功德,或者因为不起随喜心,善根无法增长广大。
随喜是一个极为善巧之法门,不需要你费力去做,只要把心量打开,见他人作善法功德,随之心生欢喜,就很容易获得殊胜广大的资粮,如《大智度论》中说:“随喜福德者,不劳与口业作诸功德,但以心方便见他修福,随而欢喜作是念:一切众生中,能修福行道者最为殊胜。”《大品经·随喜品》中亦以比喻说明了随喜善根的殊胜:“复次,憍尸迦!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海水,取一发破为百分,以一分发滴取海水,可知滴数,是随喜福,终不可数知。”

为了苏醒自己心相续中的同类善根,就要在平时多串习修随喜,当我们见到他人所作的功德善事时,马上生起欢喜心,好象是自己做的那样,并且尽力地去助他成功,这就是“随他修习善因,喜他得成善果”的随喜修法。对于五种补特伽罗(十方三世一切的六道众生、声闻、缘觉、菩萨和佛)所作的一切善利,诚恳地随念他们的功德,真切地修习清净的欢喜心。在《供养瑜伽》第四十四卷中对于随喜的修法举例作了引导“又诸菩萨,若无自力所集财宝,亦无从他求得财宝,及无菩萨所获众具自在财宝可设供养,然于所有或赡部洲、或四大洲或千世界、二千世界、或复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下中上品供养如来一切供具,菩萨于彼,以净信俱,胜解俱心,周遍思维,一切随喜。如是菩萨,少用功力,而兴无边广大供养,摄受菩提资粮,菩萨于此,恒常无间,起真善心,起欢喜心,当勤修学。”

这里所说的随喜支是以普贤行愿力的推动,为了利他的缘故,至心随喜一切时方当中,一切凡夫圣者所具有的功德,等起是普贤行愿的甚深信解力,对境是十方三世一切凡夫乃至佛陀的所有功德,由于能所两个方面都很广大,所以一次观修的福德也是无尽广大。以下内容出自《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在回向之前,为了在解脱道上获得更多的功德,我们最好还加上随喜这一修法。随喜极易做到而利益又极大,是佛陀以及上师法王如意宝等高僧大德一再强调的修法。佛曾在《教诫胜光王经》中说:一切以贪著现世之心或因世间八法而发心所造的善业,不如以清净之心,随喜他人所作善业并回向无上菩提后所获的功德殊胜。《般若摄颂》中说:“三千须弥秤称可量取,随喜善法无能量取者。”佛世时波斯匿王发心供佛,有一贫女见后连续三天诚心随喜,故佛在这三天中都以贫女为首回向功德,因为其功德已超过了亲自供养的波斯匿王。恰美仁波切也说:“闻他人行善法时,当断嫉妒不善心,至心欣乐随喜者,当得福德与彼等。”弥勒菩萨的《现证庄严论》第二品中也讲述了随喜的修法。
  我们每次在回向善根之前,应消除嫉妒与傲慢,对十方三世从佛到菩萨、罗汉直至凡夫的一切善根都诚心诚意地随喜,以此殊胜方便迅速积累福报。

  回向是在完成善事之后,愿善事的功德如何成熟的一种发愿(与发愿的区别在于发愿是在作善事之前,回向则是在作善事之后),回向与不回向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为父母健康而诵咒后,若作回向,父母能得到这一功德,否则,父母并不能得到这一功德。而且在以后生起严重的嗔心和邪见之时,这些善根都会因此而长时不能感果,另外,回向的对象不同,所感的果也会有极大的差异。如果只为现世的一些利益如健康长寿、消灾免难、升官发财等回向,则所感的果极小,而且也只会成熟一次,要想所作的善根能恒久不灭,也有个殊胜的方法,即把功德回向无上菩提,这样所作的善根能恒久不灭,而且还会逐渐增上。若仍执著于世间利益的一些人可以这么观想:我在获得出世的功德甚至是无上佛果之后,何愁还得不到这些世间小利呢?诸佛菩萨的福报即已极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回向时发心应尽量广大。

  佛陀与祖师们关于回向的开示极多,如在小乘的戒律中,经常遇到佛陀亲口宣说的这个回向偈:“此布施善根,皆随逐饿鬼,消饿鬼恶身,得生善乐趣。”佛在《慧海请问经》中说:“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尽,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尽。”至尊弥拉日巴也说:“山林禅修大修士,与彼给养功德主,同获成佛之缘起,缘起精华为回向。”即山林中闭关的修行人,与为其供养的施主,只要他们诚心回向,都会同等获得成佛的缘起。噶举派的觉巴仁波切说:“二种资粮犹如摩尼珠,若不发愿亦即不拭净,所求之果最终不得成,故于回向当励力修持。”意即摩尼(如意)宝珠若不擦拭清净,人们便不可能从中求到财物,同样在积累福慧二种资粮时若不发愿回向,则佛果也不可能得到,因此应励力修持回向。《般若摄颂》与《现证庄严论》第二品也都强调了回向的重要性,在上面所举的贫女随喜获福的公案中,贫女因没有将随喜的功德回向,而在以后生起了嗔心而失坏了善根。

  这个仪轨的回向是:以这个诵修上师金刚萨埵仪轨所获得的三千亿心咒的功德为主的三世中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给普天下一切有情,愿他们能迅速忏除罪障,出离轮回,获得具德上师金刚萨埵的究竟果位。在回向的同时,观想金刚萨埵微笑着对自己说:“善男子,你失坏的一切誓言,都已经清净” ,说完之后融入到自己与一切众生的身中,自己与一切众生都变成了金刚萨埵清净佛身。

  上师法王如意宝说,在回向时,也可以加念其余的回向文,如《普贤行愿品》等经文,或已证圣位的祖师所作的回向文。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时就可再加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发愿文。









發表於 26-3-2012 14: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hevychan8328 於 26-3-2012 14:56 編輯

瞋恨心,回想起過去最難過的幾年裏,我的"瞋恨心"真係好強!

有好多野唔明...資質差小弟比較蠢,真係要繼續研究研究

多謝你既分享!
發表於 26-3-2012 15:19 | 顯示全部樓層
1)颠倒回向>>如果我為自己的孽去做功德,回向係為左減輕罪孽,咁是不是颠倒回向...?

2)我係因為供請佛牌才接觸-佛學,去學習多做功德.所以想功德回向佛牌及幫忙我供請佛牌的朋友,咁又得唔得...?

3)回向>係咪我做了一些功德後心想/祝願這次功德係為了一切眾生/屋企人/做錯事人...等等,這樣子就了回向...?

煩請師兄解答,謝謝!

補充內容 (26-3-2012 17:01):
回向時念(普賢行願品)八句至一切眾生....?感覺好似好空泛...!....

補充內容 (26-3-2012 17:04):
再研究再研究....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6-3-2012 22: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voka 於 26-3-2012 22:10 編輯


已我所知:
1) 唔係 (可以, 不過可以說是迴向給寃親債主會好一點)
2)迴向佛牌可不必了(佛牌有能力保佑您, 迴向給其他有需要的人吧)
3)願此功德迴向給xxx      (xxx----->您迴向的人)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6-3-2012 22:10 | 顯示全部樓層
voka 發表於 26-3-2012 22:06
已我所知:
1) 唔係
2)迴向佛牌可不必了(佛牌有能力保佑您, 迴向給其他有需要的人吧)

唔該你!謝謝你的回覆
發表於 26-3-2012 22:10 | 顯示全部樓層
chevychan8328 發表於 26-3-2012 22:10
唔該你!謝謝你的回覆

唔駛客氣{:6_341:}
 樓主| 發表於 27-3-2012 00:59 | 顯示全部樓層
chevychan8328 發表於 26-3-2012 14:56
瞋恨心,回想起過去最難過的幾年裏,我的"瞋恨心"真係好強!

有好多野唔明...資質差小弟比較蠢{:1_1 ...

凡人点會一d壞性情都冇?冇就唔叫凡人!{:1_1:}
發表於 20-6-2012 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thx for sharing {:7_364:}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新會員登記

本版積分規則

QQ|小黑屋|手機版|網站地圖|聯絡我們|Privacy Policy|Unite Thai Amulet Forum (HK)

GMT+8, 29-3-2024 15:23 , Processed in 0.140462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